望飞来半空鸥鹭,须臾动地鼙鼓。截江组练驱山去,鏖战未收貔虎。朝又暮。诮惯得、吴儿不怕蛟龙怒。风波平步。看红旆惊飞,貔鱼直上,蹙踏浪花舞。
凭谁问,万里长鲸吞吐,人间儿戏千弩。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马素车东去。堪恨处,人道是、属镂怨愤终千古。功名自误。谩教得陶朱,五湖西子,一舸弄烟雨。
望飞来半空鸥鹭,须臾动地鼙鼓。截江组练驱山去,鏖战未收貔虎。朝又暮。诮惯得、吴儿不怕蛟龙怒。风波平步。看红旆惊飞,貔鱼直上,蹙踏浪花舞。
凭谁问,万里长鲸吞吐,人间儿戏千弩。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马素车东去。堪恨处,人道是、属镂怨愤终千古。功名自误。谩教得陶朱,五湖西子,一舸弄烟雨。
这首词描绘了壮观的海潮景象,以及对历史人物的感慨。开篇"望飞来、半空鸥鹭",以鸥鹭翱翔为背景,引出即将来临的壮观场面。"须臾动地鼙鼓",运用比喻,形容潮水如战鼓般震撼人心。"截江组练驱山去",形象地描绘潮水如军队般汹涌前进,势不可挡。
接下来,词人写到吴地的人们面对如此巨浪,毫不畏惧,"朝又暮。诮惯得、吴儿不怕蛟龙怒",显示出当地人的豪迈气概。潮水过后,水面平静,"看红旆惊飞,跳鱼直上,蹙踏浪花舞",描绘了鱼儿在浪花中跳跃的生动画面。
词的后半部分转向历史,"万里长鲸吞吐"暗指潮水的浩渺无垠,"白马素车东去"则借用了伍子胥的典故,表达对冤屈不平的感慨。最后,词人叹息功名误人,英雄如伍子胥和陶朱公(范蠡)都未能善终,只能在烟雨中泛舟江湖,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深深感叹。整体上,此词以壮丽的自然景象为载体,融入历史典故,表达了词人对世事变迁的深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