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写清浅景,归穿苍翠阴。
平头均楚制,长耳嗣吴吟。
暮岭已佳色,寒泉仍好音。
谁同此真意,倦鸟亦幽寻。
出写清浅景,归穿苍翠阴。
平头均楚制,长耳嗣吴吟。
暮岭已佳色,寒泉仍好音。
谁同此真意,倦鸟亦幽寻。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行走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表达了诗人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情感。首句“出写清浅景”中,“出写”即是指从家中出来,到野外去描绘大自然的美丽景色,“清浅景”则是指山中的水流清澈见底的景象。
接着,“归穿苍翠阴”表达了诗人在山中行走时,夕阳西下,树木投下长长的影子,这些影子如同一片片绿色的帷幕,诗人仿佛穿梭其间。这里的“苍翠阴”形容树木郁郁葱葱的样子,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
第三句“平头均楚制,长耳嗣吴吟”中,“平头均楚制”可能是指古代楚地的服饰特点,即头发梳理得很平整,而“长耳嗣吴吟”则是形容鹿的长耳和其柔美的叫声。这里诗人通过对动物的描写,展现了山中的生灵之美。
第四句“暮岭已佳色,寒泉仍好音”中,“暮岭已佳色”表达了傍晚时分,山岭在夕阳的映照下呈现出更加迷人的色彩,而“寒泉仍好音”则是说即便是在寒冷的季节,清澈的泉水依然发出悦耳的声音。这里诗人通过对光影和声音的描绘,传达了大自然永恒不变的美。
最后两句“谁同此真意,倦鸟亦幽寻”则表达了一种独自徜徉于山林之间,与自然界产生共鸣的心境。诗人问道,有谁能与他共享这份与大自然为伴的真挚情感?而“倦鸟亦幽寻”则形容即便是疲惫的小鸟,也在寻找隐秘的栖息之所,表达了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怀。
整首诗通过对山中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深切感悟,以及他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同时,这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从而在读者心中激起共鸣。
鼠鏖触蛮兵,客梦寒窗短。
牛斗挂阑干,起视夜参半。
虎头丹青手,欲画涩回腕。
兔尖渴陶泓,得句亦不漫。
龙沙怀石友,羽觞旧无算。
蛇飞梵王壁,络绎壮神观。
醉踏吴沙归,转眄岁月换。
羊肠自诘曲,驰道方晏晏。
旋携古菱花,悟罢如冰泮。
鸡园谈妙口,当我一笑粲。
狗监浪延誉,凌云非吾愿。
猪蹄祝污邪,举世良可叹。
公生开元间,壮及天宝乱。
捐躯范阳兵,竟死蔡州叛。
其贤似魏徵,天下非贞观。
四帝数十年,一身逢百难。
少时读书史,此事心已断。
老来鬓发衰,慨叹功名晚。
嗟哉忠义徒,捷去不可缓。
初无当年悲,只令后世叹。
一朝绝霖雨,南亩常亢旱。
小人计虽得,斯民盖涂炭。
长歌永君节,千载勇夫愞。
敬书子张绅,庶几古人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