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袖椒房宠,音容胜莫愁。
多情上官郎,朝夕侍冕旒。
从来秋水好,见谓绕指柔。
何堪女媭骂,竟与冯夷游。
至今荆楚儿,奋舟竞长流。
重华改前度,归翮起南州。
莫作古时恨,静听群歌讴。
郑袖椒房宠,音容胜莫愁。
多情上官郎,朝夕侍冕旒。
从来秋水好,见谓绕指柔。
何堪女媭骂,竟与冯夷游。
至今荆楚儿,奋舟竞长流。
重华改前度,归翮起南州。
莫作古时恨,静听群歌讴。
这首诗《端午》由宋代诗人李彭所作,描绘了端午节的习俗和历史故事,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首句“郑袖椒房宠,音容胜莫愁”,以古代美女郑袖的典故开篇,暗示端午节与古代宫廷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郑袖是楚怀王的宠妃,此处借其形象,引出端午节的起源与传统。
“多情上官郎,朝夕侍冕旒”则将目光转向了端午节的庆祝活动,通过描述一位多情的上官郎(可能是指端午节中参与龙舟赛的青年)日夜陪伴在君王身边,隐喻了端午节不仅是民间娱乐的节日,也是对国家和君主忠诚的象征。
“从来秋水好,见谓绕指柔”两句,运用自然界的秋水比喻人心的柔顺与和谐,同时也暗含了端午节中人们通过划龙舟等活动,追求内心平静与社会和谐的美好愿望。
“何堪女媭骂,竟与冯夷游”则通过女媭(屈原的母亲)的责骂和冯夷(水神)的游历,表达了对屈原忠贞不渝精神的敬仰,以及对屈原投江自尽这一悲剧的惋惜之情。
最后,“至今荆楚儿,奋舟竞长流”强调了端午节划龙舟这一传统活动的延续性,荆楚之地的孩子们依然继承并发扬着这一习俗,展现了端午节文化的传承与生命力。
“重华改前度,归翮起南州”则是对历史的回顾与展望,寓意着端午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文化传统的延续,提醒人们不忘历史,珍惜当下。
“莫作古时恨,静听群歌讴”则鼓励人们放下过去的遗憾,享受当下的欢乐,通过共同的歌声和欢笑,增进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体现了端午节团结、和谐的主题。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还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文化意义,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