褰裳而趋,或然而住。咄咄书空,喃喃独语。
尽语渠侬转法华,知得身心在何处。
褰裳而趋,或然而住。咄咄书空,喃喃独语。
尽语渠侬转法华,知得身心在何处。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僧人独自沉思的画面。"褰裳而趋,或然而住",诗人通过动作描写,展现出僧人行走时的轻快与忽然驻足的深思状态。"咄咄书空",他对着虚空发出低沉的自语,可能是在默念经文或沉思佛法。"喃喃独语"进一步强调了他的内心世界与外界的隔离。
"尽语渠侬转法华",这里的"渠侬"是对对方的称呼,可能是指佛法或者修行的对象,诗人试图通过讲述法华经(佛教经典)来寻找答案,探索生命的真谛。"知得身心在何处"则是对自我存在的深度反思,表达了对身心究竟何在、如何解脱困惑的追问。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场景,展现了僧人沉浸在佛法修行中的专注与迷茫,体现了禅宗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和对佛法奥义的追求。宋代理学盛行,佛学与儒学交融,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僧人对儒家道德与佛教智慧的融合思考。
北风沙漠地,吾子远从军。
官路虽非远,诗名要且闻。
蝉悲欲落日,雕下拟阴云。
此去难相恋,前山掺袂分。
开士度人久,空岩花雾深。
徒知燕坐处,不见有为心。
兰若门对壑,田家路隔林。
还言證法性,归去比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