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荅微之泊西陵驿见寄》
《荅微之泊西陵驿见寄》全文
唐 / 白居易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烟波尽处一点白,应是西陵古驿台。

知在台边望不见,暮潮空送渡船回。

(0)
注释
烟波:烟雾弥漫的水面。
尽处:尽头,最远的地方。
一点白:指远处隐约可见的一点白色物体,可能是驿站。
西陵:地名,此处代指远方。
古驿台:古代的驿站,供传递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休息的地方。
知在台边:知道它就在驿站旁边。
望不见:无法看见,可能因距离或视线被阻。
暮潮:傍晚的潮水。
空送:徒然地送,没有实际的收获或结果。
渡船:摆渡的船只。
回:返回,回到起点。
翻译
遥远的水面上烟雾缭绕,尽头的一点白色,应该是西陵的古老驿站。
明知它在那站旁却看不见,傍晚的潮水只是空自送回渡船。
鉴赏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唐代创作的,名为《荅微之泊西陵驿见寄》。从鉴赏角度来看,这是一首描写旅途所见和内心感慨的诗篇。

开头两句“烟波尽处一点白,应是西陵古驿台。”通过对景物的细致描绘,诗人设置了一个朦胧而又清晰的意象空间。这里的“一点白”不仅指出了远方的景物,也隐喻着诗人内心的一种期待和向往。而“西陵古驿台”则是诗人旅途中所见到的实景,引起了他对历史变迁、世事沧桑的深思。

第三句到末尾“知在台边望不见,暮潮空送渡船回。”表达了诗人站在古驿台旁,对着那看不见边际的风景,有一种无限感慨。这里的“望不见”不仅是物理上的看不见,更有对未知世界和未来命运的一种迷惘。而“暮潮空送渡船回”则描绘了一幅时间流逝、自然界动态与人类活动相互交织的生动图景,传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易逝、行程匆匆的心境。

整首诗语言简洁自然,意象丰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内心世界的情感和思考,是一首融情景交融、意境深远的佳作。

作者介绍
白居易

白居易
朝代:唐   字:乐天   号:香山居士   生辰:772年-846年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猜你喜欢

咏橘

金香大丞相,兄弟八九人。

剥皮去滓子,若个是汝身。

(0)

答崔素娥

别恨离群自古闻,此心难舍意难论。

承恩必若颁时服,莫使沾濡有泪痕。

(0)

赠族叔处士

我家名士已无求,若见翔鸿便举头。

紫石岩边吟绣段,青苔纸上落银钩。

高人酒席称无醉,细字经书读未休。

定是仙山足灵药,年过八十转风流。

(0)

题雷威琴

石山孙枝,样剪伏羲。将扶大隐,永契神机。

(0)

酬吴峦秀才惜别二绝句·其一

荣禄危时未及亲,莫嗟歧路暂劳身。

今朝远别无他语,一片心须不愧人。

(0)

书与胡咏之

济世应须不世才,调羹重见用盐梅。

种成白璧人何处,熟了黄粱梦未回。

相府旧开延士阁,武夷新筑望仙台。

青鸡唱彻函关晓,好卷游帏归去来。

(0)
诗词分类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诗人
陈文龙 王清惠 聂胜琼 木青 梅之焕 张昪 蔡薿 黎培敬 吴迈远 刘铉 毕士安 季芝昌 陈康伯 裴休 秦湛 凌濛初 薛综 黄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