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取修山主,浅浅实甚深。
若谓唯心现,玄艘已陆沉。
问取修山主,浅浅实甚深。
若谓唯心现,玄艘已陆沉。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诗人释守卓所作的《答问颂五首》中的第五首。诗中以问答的形式,探讨了禅宗中关于心与现实的关系,以及如何理解宇宙万物的本质。
“问取修山主,浅浅实甚深。” 这句诗以“修山主”为引子,提出问题,询问修山的主人,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揭示了表面现象与内在本质之间的深刻差异。这里的“浅浅”指的是事物的表象或表面特征,“实甚深”则强调了事物深层的本质或内在意义,暗示了对事物理解的深度和复杂性。
“若谓唯心现,玄艘已陆沉。” 这句诗进一步深入探讨了心与现实的关系。如果认为一切现象都是由心所显现(即唯心主义的观点),那么这种理解可能会陷入困境。这里“玄艘”可能象征着深奥的真理或宇宙的运行规律,而“陆沉”则意味着这些真理或规律在世俗的理解中被忽视或淹没。这句诗表达了对单纯从心理角度解释宇宙现象的质疑,指出这样的理解方式可能无法触及事物的核心或真相。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探讨了禅宗中关于心、现实与宇宙本质的深刻哲学问题,体现了诗人对生命、宇宙和存在的深刻洞察与思考。
秋浦齐山寺,峰峦楚楚长。
岩根堆雁塔,溪角架虹梁。
雨过闻幽磬,云开见上方。
苔侵石磴滑,花拥洞门香。
禅客探玄切,骚人觅句忙。
汲泉寒井废,观郡古楼荒。
白鸟巢危树,孤猿叫断冈。
碑珉黄阁相,诗板紫薇郎。
踪迹依稀在,文章大半亡。
登临正吟赏,惆怅见斜阳。
梅英弄粉。尚浅寒、腊雪消未尽。
布彩箔、层楼高下,灯火万点,金莲相照映。
香径纵横,听画鼓、声声随步紧。
渐霄汉无云,月华如水,夜久露清风迅。
轻车趁马,微尘杂雾,带晓色、绮罗生润。
花阴下、瞥见仍回,但时闻、笑音中香阵阵。
奈酒阑人困。残漏里、年年馀恨。
归来沈醉何处,一片笙歌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