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游齐山寺》
《游齐山寺》全文
宋 / 苏元鼎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秋浦齐山寺,峰峦楚楚长。

岩根堆雁塔,溪角架虹梁。

雨过闻幽磬,云开见上方。

苔侵石磴滑,花拥洞门香。

禅客探玄切,骚人觅句忙。

汲泉寒井废,观郡古楼荒。

白鸟巢危树,孤猿叫断冈。

碑珉黄阁相,诗板紫薇郎。

踪迹依稀在,文章大半亡。

登临正吟赏,惆怅见斜阳。

(0)
注释
秋浦:地名,古代水名。
齐山寺:寺庙名。
峰峦楚楚:山峰连绵,景色优美。
雁塔:佛教建筑,类似塔的结构。
虹梁:形容桥梁如彩虹般美丽。
幽磬:寺庙中用于祭祀或诵经的钟磬声。
上方:指寺庙的上层,高处。
苔侵:青苔覆盖,显得古老。
花拥:花朵围绕,增添香气。
禅客:修行的禅师。
骚人:诗人。
废:废弃,荒废。
荒:荒凉。
碑珉:碑文,古代刻有文字的石碑。
紫薇郎:古代官职名,此处可能指代诗人。
文章:这里指诗文。
斜阳:夕阳,傍晚的阳光。
翻译
秋天来到秋浦齐山寺,山峰连绵楚楚动人。
山岩下堆砌着雁塔,溪流边横跨着彩虹般的桥梁。
雨后听到深沉的磬声,云散露出高高的僧房。
青苔侵蚀石阶湿滑,花朵簇拥洞门散发香气。
禅修者深入探讨玄理,文人墨客急忙寻找佳句。
汲取泉水的古井废弃,郡守观看的古楼已荒凉。
白鸟在危险的树上筑巢,孤独的猿猴在山岗上哀鸣。
碑文和官署的装饰物相伴,紫微郎的诗版留存。
遗迹依稀可见,大部分文章已失传。
登高望远正在吟咏欣赏,心中充满惆怅,夕阳西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山寺景象,充满了宁静与孤寂。首先,“秋浦齐山寺”一句即设定了季节和场景,让人想象一个金风送爽的秋日,站在高处远眺那座古老的齐山寺。接着,“峰峦楚楚长”、“岩根堆雁塔”、“溪角架虹梁”等句子,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山寺周遭的自然景观:连绵起伏的山峰,巍峨耸立的岩石和塔庙,以及蜿蜒曲折的溪流与桥梁,构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画面。

“雨过闻幽磬”、“云开见上方”两句则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进一步深化了山寺的意境。雨后清新的空气中传来细微的磬音,而云开露出的天空让人心旷神怡,仿佛能够触及到更高远的精神世界。

“苔侵石磴滑”、“花拥洞门香”两句描写了山寺内外的生机与美丽。青苔覆盖在光滑的石阶上,而鲜花环绕在洞穴之门,散发出阵阵清香,这些细节让人感受到大自然与古老建筑和谐共生的美。

“禅客探玄切”、“骚人觅句忙”则描写了来到这里的僧侣与文人的活动,他们或沉浸于禅思,或在追寻诗词之中,表达了对精神世界的探求和文学创作的热情。

“汲泉寒井废”、“观郡古楼荒”两句则转向了山寺的一些遗迹与历史。废弃的水井和荒凉的古楼,让人不由得感叹时光流逝与历史变迁。

“白鸟巢危树”、“孤猿叫断冈”这两句则以生动的情景描绘出山寺周围的动物生活,以及它们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状态,增添了一份野趣和生命力。

“碑珉黄阁相”、“诗板紫薇郎”两句提到了古老的石碑与诗文,这些文化遗产在时间的流逝中依然保留着往昔的风华,成为山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踪迹依稀在”、“文章大半亡”则表达了对过去文化遗产消逝的感慨。虽然仍有遗迹可循,但大量的历史文物已经不再,它们曾经的辉煌只剩下回忆。

最后,“登临正吟赏”、“惆怅见斜阳”则是诗人在此时此刻,站在高处,对着渐渐西下的斜阳,感慨万千地吟咏这首诗。斜阳之下,那种无可奈何的忧伤,以及对逝去时代美好的追怀,都融入了诗人的心声。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寺自然景观与文化遗产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幅深邃静谧、意蕴丰富的山水画卷,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历史变迁和文化消逝的感慨。

作者介绍

苏元鼎
朝代:宋

猜你喜欢

九日嘉会楼登高·其四

溪边菊一区,溪竹两相扶。

草木从吾好,风霜杀此无。

閒同元日醉,浩笑一生疏。

试问干云桧,何如小沜萸。

(0)

九日嘉会楼登高·其三

半酣壶矢折,又减两三扶。

九日江门有,千年栗里无。

山形当晚瘦,脚迹向秋疏。

问我登高去,都忘菊与萸。

(0)

喜何竹窗重过白沙话旧赠之·其二

忆年四十许,公弟立如山。

行止相料理,渔樵共往还。

馀情空耿耿,秋鬓各斑斑。

不是公怜我,清颜谁更攀。

(0)

周方伯至白沙

天上客来寻故人,江门月下足音闻。

便传一点江门信,逢著桃源且问津。

(0)

送陈仲治用旧韵

万言策进大廷对,三百人争甲榜名。

醉放渔歌此相送,白头閒动少年情。

(0)

用前韵答张直兄弟助修楚云台

托契青莲意便高,千秋分付此台牢。

先生醉拍藜床笑,笑杀杨朱靳一毛。

(0)
诗词分类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诗人
沈宜修 吴敬梓 况周颐 李咸用 蔡伸 柳贯 宋濂 吴伟业 晁冲之 李昴英 蒋春霖 霍韬 田锡 谭处端 刘黻 贾似道 文廷式 程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