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汉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汉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1、调角:犹吹角。
2、梁州:当时指凉州,在今甘肃境内。
号角划断宁静清秋,
征人独自凭倚城楼。
昭君青冢春风吹拂,
夕阳西沉边城梁州。
广袤荒漠无兵阻扰,
边疆重地有人旅游。
蕃民之情长如此水,
千秋万代永向南流。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边塞将士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思念。诗人通过"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两句,设置了一个萧瑟冷清的边塞氛围,角声凄厉,征人依靠在城楼上,显得十分孤独。
接下来的"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则是用鲜明的色彩描绘出边塞的荒凉和自然环境。春风轻拂着古墓(青冢),白昼之光照耀在梁州城上,这里通过春风与白日的对比,生动地表现了边塞生活的苍凉。
"大汉无兵阻,穷边有客游"表达了边塞虽然没有战争的干扰,但仍然存在着外来者的流浪和漂泊。这里的"大汉"指的是唐朝,而"穷边"则是边疆的代称,这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边地的荒凉与孤寂。
最后两句"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蕃情"指的是边塞将士对于家乡的眷恋之情,这种情感如同河水一般,不断地向着南方(通常象征着家乡和温暖的地方)流去,表达了诗人对归乡的无限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将边塞的苍凉与家乡的温暖对比,从而凸显出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