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臣高唱柏梁台,为采风谣海上来。
载酒名山开雅社,赋成谁不羡仙才。
词臣高唱柏梁台,为采风谣海上来。
载酒名山开雅社,赋成谁不羡仙才。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文人雅士聚会的情景,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和对文学才华的赞美。首先,“词臣高唱柏梁台”一句,以“词臣”指代文人,通过“高唱柏梁台”形象地展现了文人们在聚会时慷慨激昂、才华横溢的场景。“柏梁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宴饮场所,此处借指文人雅集之地,强调了聚会的高雅与重要性。
接着,“为采风谣海上来”一句,表明文人们为了搜集民间歌谣,从大海的彼端而来,暗示了他们对民间文化的尊重和深入挖掘的态度。这不仅体现了文人的广泛知识面和对社会生活的关注,也反映了他们致力于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使命感。
“载酒名山开雅社”进一步描绘了文人们在名山大川间举办雅集的场景,通过“载酒”这一细节,展现了聚会的热烈氛围和文人们豪放不羁的性格。同时,“开雅社”则强调了这种聚会不仅仅是饮酒作乐,更是一种精神上的交流与切磋,是文人们共同追求艺术与学术的平台。
最后,“赋成谁不羡仙才”一句表达了对文人才华的赞叹之情。这里的“赋成”既指创作出的作品,也暗含了文人们追求卓越、超越凡俗的精神境界。这句话不仅是对文人个人才华的肯定,也是对整个文人群体创造力和影响力的赞颂,体现了对文学艺术至高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情感表达,展现了明代文人雅集的盛况,以及他们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与执着追求,是一幅充满文化韵味的历史画卷。
隐居嗣徽猷,超世得古学。
行藏合用舍,闻见守约卓。
清风激颓波,精义兴后觉。
天子不得臣,鸿飞夐何邈。
我思佳人在何许,太行之阳济川上。
结茆赋诗临清流,我情摇摇日西向。
盘谷秋来阴复晴,谷口与谁来耦耕。
卖刀买犊便能尔,功名付之勃与平。
嗟余追逐老闾里,吟诗作赋不直水。
韦编铅椠幸忘忧,甘与牛衣同卧起。
相从当及壮年时,莫年多感定多悲。
此身安归送归客,岂堪登临行路岐。
万事纷纷战蛮触,不须白眼憎时俗。
但愿如公无荣亦无辱,临流赋诗老亦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