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师郑辛亥十一月诗史乙集刊成自题其后用原韵二首·其一》
《和师郑辛亥十一月诗史乙集刊成自题其后用原韵二首·其一》全文
清 / 徐兆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咸同人物自千秋,桑海遗珠又遍搜。

蒙叟列朝当闰集,遗山野史续中州。

百家菹醢供仙蠹,万卷丹铅笑汗牛。

风降雅亡离黍感,茫茫谁解我心忧。

(0)
鉴赏

这首诗由晚清诗人徐兆玮所作,名为《和师郑辛亥十一月诗史乙集刊成自题其后用原韵二首(其一)》。诗中充满了对历史文化的深沉感慨与对知识传承的热切期盼。

首句“咸同人物自千秋”,以“咸同”二字点明了时间背景,即清朝咸丰、同治年间,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但也是文化积累与传承的重要节点。诗人在此表达了对那个时代人物及其贡献的敬仰之情,认为他们的智慧与成就将永载史册,流传千秋。

接着,“桑海遗珠又遍搜”一句,运用了“桑海”这一典故,比喻历史长河中的珍贵文化遗产。诗人强调了对这些文化遗产的广泛搜集与整理,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与保护意识。

“蒙叟列朝当闰集,遗山野史续中州”两句,提到了古代两位著名的文人——蒙叟(蒙恬)和遗山(元好问),以及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通过“列朝当闰集”和“野史续中州”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古代文人及其作品的推崇,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在编纂历史文献时的使命感。

“百家菹醢供仙蠹,万卷丹铅笑汗牛”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收集到的历史文献比作供奉给神仙的美味佳肴(菹醢),以及用丹铅(古代书写材料)记录的万卷书籍,形象地展现了编纂工作的繁重与艰辛。同时,诗人也以幽默的口吻,表达了对这些劳动成果的自豪与满足。

最后,“风降雅亡离黍感,茫茫谁解我心忧”两句,表达了诗人面对历史变迁与文化传承的忧虑。其中,“风降雅亡”可能暗指文化风尚的改变或传统雅致之风的消逝,而“离黍感”则源自《诗经》中的诗句,表达了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哀伤。诗人在此抒发了对文化传承与历史记忆的担忧,同时也表达了对后人理解与继承这份文化遗产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深刻思考与深厚情感,也反映了他对知识传承与文化保护的强烈责任感。

作者介绍

徐兆玮
朝代:清

猜你喜欢

投谢钱武肃

东门上相好知音,数尽台前郭隗金。

累重虽然容食椹,力微无计报焚林。

弊貂不称芙蓉幕,衰朽仍惭玳瑁簪。

十里溪光一山月,可堪从此负归心。

(0)

贺行军太傅得白氏东林集

乐天歌咏有遗编,留在东林伴白莲。

百尺典坟随丧乱,一家风雅独完全。

常闻荆渚通侯论,果遂吴都使者传。

仰贺斯文归朗鉴,永资声政入薰弦。

(0)

纪梦

晚入瑶台露气清,天风飞下步虚声。

尘心未尽俗缘在,十里下山空月明。

(0)

秦中遇友人

半生南走复西驰,愁过杨朱罢泣岐。

远梦亦羞归海徼,贫游多是滞边陲。

胡云不聚风无定,陇路难行栈更危。

旦暮唯闻语征战,看看已欲废吟诗。

(0)

奉和初春登楼即目应诏

旭日临重壁,天眷极中京。

春晖发芳甸,佳气满层城。

去鸟随看没,来云逐望生。

歌里非烟飏,琴上凯风清。

文波浮镂槛,摛景焕雕楹。

璇玑体宽政,隆栋象端衡。

创规虽有作,凝拱遂无营。

沐恩空改鬓,将何谢夏成。

(0)

游江令旧宅

身没南朝宅已荒,邑人犹赏旧风光。

芹根生叶石池浅,桐树落花金井香。

带暖山蜂巢画阁,欲阴溪燕集书堂。

闲愁此地更西望,潮侵台城春草长。

(0)
诗词分类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诗人
黄公度 徐铉 钱起 丘处机 方干 李廌 赵鼎 杨基 杨弘道 曹丕 范景文 夏言 郑谷 汪藻 朱淑真 严遂成 虞集 龚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