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天歌咏有遗编,留在东林伴白莲。
百尺典坟随丧乱,一家风雅独完全。
常闻荆渚通侯论,果遂吴都使者传。
仰贺斯文归朗鉴,永资声政入薰弦。
乐天歌咏有遗编,留在东林伴白莲。
百尺典坟随丧乱,一家风雅独完全。
常闻荆渚通侯论,果遂吴都使者传。
仰贺斯文归朗鉴,永资声政入薰弦。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齐己的作品,名为《贺行军太傅得白氏东林集》。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是在赞美某位得到了白氏在东林的诗集,并且对其文学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
“乐天歌咏有遗编”表明诗人对于这份遗留下来的诗文作品感到欣喜,它不仅是对过去的传颂,更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留在东林伴白莲”则描绘了一幅诗人与白氏诗集相伴随的美好景象。东林可能指的是一处幽静之地,而“白莲”则象征着纯洁高雅。
“百尺典坟随丧乱,一家风雅独完全”这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诗人对于白氏文学的赞赏。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百尺典坟(可能指的是书籍或文化遗产)虽然受到破坏,但白氏一家的文学风骨却得以保全。
“常闻荆渚通侯论,果遂吴都使者传”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份文学遗产的传承给予重视,并且它得到了社会上的认可和传播。荆渚可能指的是古代的学者或文学评论家,而“吴都使者”则是官职名称,表示官方对此诗集的认可。
最后,“仰贺斯文归朗鉴,永资声政入薰弦”表达了诗人对于白氏诗集的高度评价,并期望它能够成为后世文学鉴赏的典范。诗中提到的“斯文”指的是这份诗集,而“朗鉴”则是明镜之喻,象征着诗人的鉴赏眼光清晰无比。“永资声政入薰弦”表达了对白氏文学作品长久流传、成为治国理政的精神财富的美好愿望。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是对白氏东林集的赞誉,更是对于唐代文学传统和文化遗产的一种肯定与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