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入金风利,香浮玉树幽。
月移天上种,名动世间秋。
炎德文昌盛,丹砂火候柔。
赏心惭酒分,晴倚水西楼。
凉入金风利,香浮玉树幽。
月移天上种,名动世间秋。
炎德文昌盛,丹砂火候柔。
赏心惭酒分,晴倚水西楼。
这首《丹桂》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丹桂在秋风中绽放的景象,充满了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象征意义。
首先,“凉入金风利”,开篇即以“金风”点出秋季的凉爽,金风不仅带来了凉意,也预示着丰收的季节即将来临。“利”字则暗示了丹桂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生长得更加茂盛,生机勃勃。
接着,“香浮玉树幽”,将丹桂比作“玉树”,既突出了其高洁脱俗的气质,又强调了其香气的飘逸与幽静。这里的“香浮”二字生动地描绘了丹桂花香随风轻拂,仿佛在空气中悠然飘散的情景。
“月移天上种,名动世间秋”,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丹桂的形象。将丹桂比作“天上之种”,既体现了其稀有珍贵,又暗示了其与月亮、秋天的特殊联系。而“名动世间秋”则直接点明了丹桂在秋季的名声大噪,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炎德文昌盛,丹砂火候柔”,这里运用了双关手法,一方面“炎德文昌盛”可能暗指国家繁荣昌盛,另一方面也借“丹砂”这一元素,形象地描绘了丹桂在秋季盛开的景象,同时“火候柔”则巧妙地表达了丹桂在秋季绽放时的温婉与和谐。
最后,“赏心惭酒分,晴倚水西楼”,表达了诗人对丹桂的喜爱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了一丝淡淡的遗憾。在晴朗的日子里,诗人独自倚靠在水西楼,欣赏着丹桂的美丽,却因无法与他人共享这份赏心悦目的美景而感到一丝歉疚。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丹桂在秋季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其深深的赞美和感慨。
未得毛锥力,空将铁砚磨。
暗投主司老,私淑里人多。
三韭何妨饱,双松不待哦。
乡邻惜耆旧,为辍相舂歌。
老别亲朋已动情,可堪玉树离阶庭。
新吟不数苍蝇窍,多病真成碧鹤形。
翁迫崦嵫迟暮景,儿看风雪短长亭。
早归共举屠苏酒,莫爱西湖柳色青。
闻说金鸡下帝傍,径从楚泽返虞庠。
当时只道刍言切,今日徐思榄味长。
中垒几封知有汉,奉天一诏可存唐。
却怜依附冰山者,不信云开见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