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别亲朋已动情,可堪玉树离阶庭。
新吟不数苍蝇窍,多病真成碧鹤形。
翁迫崦嵫迟暮景,儿看风雪短长亭。
早归共举屠苏酒,莫爱西湖柳色青。
老别亲朋已动情,可堪玉树离阶庭。
新吟不数苍蝇窍,多病真成碧鹤形。
翁迫崦嵫迟暮景,儿看风雪短长亭。
早归共举屠苏酒,莫爱西湖柳色青。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克庄的作品,名为《送强浦注籍》。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对亲朋好友离别时的不舍和深情。
"老别亲朋已动情,可堪玉树离阶庭"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即将离别的情景,"玉树"喻指高洁的人物或美好的环境,而"离阶庭"则是离别时的具体场所。诗人通过这种描写表达了对亲朋好友的不舍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新吟不数苍蝇窍,多病真成碧鹤形" 这两句中的"新吟"可能指的是即兴赋诗,但却因为种种原因而不能如愿以偿。"苍蝇窍"形容诗人的困境,而"多病"则暗示了诗人心中的忧虑和不适,"碧鹤形"则是比喻诗人清高脱俗的精神状态。
"翁迫崦嵫迟暮景,儿看风雪短长亭" 这两句中,"翁"指的是年长者,而"迫崦嵫"则可能描述了一种被迫离别的情形。"迟暮景"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对离别时光的珍惜。而"儿看风雪短长亭"则通过孩子视角,描绘了家庭氛围中对父亲离去的关注。
"早归共举屠苏酒,莫爱西湖柳色青" 这两句中的"早归"呼应前文中的"离别",表达了一种希望尽快归来的情感。"共举屠苏酒"则是一种对未来团聚的美好憧憬。而最后的"莫爱西湖柳色青"则是诗人对朋友的叮咛,告诫他不要过于沉迷于世间的美好。
这首诗通过对离别场景和心境的细腻描写,以及对未来团聚的期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高洁的人格。
昔人乘车是常,今见乘车仓皇。
既有前车戒慎,岂无覆辙兢庄。
将出必用茶饮,欲登先须道装。
轸边更挂诗帙,辕畔仍悬酒缸。
轮缓为移芳草,盖低因碍垂杨。
水际尤宜稳审,花间更要安详。
朝出频经履道,晚归屡过平康。
春重纵观明媚,秋深饫看丰穰。
五凤楼前月色,天津桥上风凉。
金谷园中流水,魏王堤外脩篁。
静处光阴最好,闲中气味偏长。
所经莫不意得,所见无非情忘。
或见农人拥耒,或见蚕女求桑。
或见蘼芜遍野,或见蒺藜满墙。
或见荆棘茂密,或见芝兰芬芳。
或见鸡豚狗彘,或见雕鹗鸾凰。
恶者既不见害,善者固无相伤。
华岳三峰岌嶪,黄陂万顷汪洋。
不为虚作男子,无负闲居洛阳。
天地精英多得,尧夫老去何妨。
《小车六言吟》【宋·邵雍】昔人乘车是常,今见乘车仓皇。既有前车戒慎,岂无覆辙兢庄。将出必用茶饮,欲登先须道装。轸边更挂诗帙,辕畔仍悬酒缸。轮缓为移芳草,盖低因碍垂杨。水际尤宜稳审,花间更要安详。朝出频经履道,晚归屡过平康。春重纵观明媚,秋深饫看丰穰。五凤楼前月色,天津桥上风凉。金谷园中流水,魏王堤外脩篁。静处光阴最好,闲中气味偏长。所经莫不意得,所见无非情忘。或见农人拥耒,或见蚕女求桑。或见蘼芜遍野,或见蒺藜满墙。或见荆棘茂密,或见芝兰芬芳。或见鸡豚狗彘,或见雕鹗鸾凰。恶者既不见害,善者固无相伤。华岳三峰岌嶪,黄陂万顷汪洋。不为虚作男子,无负闲居洛阳。天地精英多得,尧夫老去何妨。
https://shici.929r.com/shici/wvDLWtnR.html
以酒战花秾,花秾酒更浓。
花能十日尽,酒未百壶空。
尚喜装衣袂,犹怜坠酒钟。
多情唯粉蝶,薄倖是游蜂。
减却墙头艳,添为径畔红。
飘零深院宇,点缀静帘栊。
又恐随流水,仍忧嫁远风。
水流犹委曲,风远便西东。
狼籍残春后,离披晚照中。
亭台虽有主,轩骑断无踪。
剑去拥妃子,兵来围石崇。
马嵬方恋恋,金谷正匆匆。
曹植辞休切,襄王梦已终。
谬称寻洛浦,浪说数巫峰。
燕诉冤还在,莺传信莫通。
苔钱如可买,柳线自能缝。
怅望尤真宰,凄凉殢化工。
放教成烂漫,不使略从容。
命扫心争忍,言收计遂穷。
异香销骨髓,绝色死英雄。
任诧回天力,饶矜盖世功。
奈何时既往,到了事难重。
开谢形相戾,兴衰理一同。
天机之浅者,未始免忡忡。
《落花长吟》【宋·邵雍】以酒战花秾,花秾酒更浓。花能十日尽,酒未百壶空。尚喜装衣袂,犹怜坠酒钟。多情唯粉蝶,薄倖是游蜂。减却墙头艳,添为径畔红。飘零深院宇,点缀静帘栊。又恐随流水,仍忧嫁远风。水流犹委曲,风远便西东。狼籍残春后,离披晚照中。亭台虽有主,轩骑断无踪。剑去拥妃子,兵来围石崇。马嵬方恋恋,金谷正匆匆。曹植辞休切,襄王梦已终。谬称寻洛浦,浪说数巫峰。燕诉冤还在,莺传信莫通。苔钱如可买,柳线自能缝。怅望尤真宰,凄凉殢化工。放教成烂漫,不使略从容。命扫心争忍,言收计遂穷。异香销骨髓,绝色死英雄。任诧回天力,饶矜盖世功。奈何时既往,到了事难重。开谢形相戾,兴衰理一同。天机之浅者,未始免忡忡。
https://shici.929r.com/shici/fcmZLclRyZ.html
天道无长春,地道无常珍。
须禀中和气,方生粹美人。
良田多黍稌,薄地足荆榛。
樗栎蓬蒿类,止能充恶薪。
既为万物灵,须有万物粹。
既无万物灵,徒分万物类。
欲出至珍言,须有至珍意。
欲彰至美名,须作至美事。
济时为美事,悟主为珍意。
奈何此二者,我独无一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