砧声送风急,蟋蟀思高秋。
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愁。
收拾凄凉兴况,分付樽中醽醁,倍觉不胜幽。
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怅襟怀,横玉笛,韵悠悠。
清时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瓯。
可爱一天风物,遍倚阑干十二,宇宙若萍浮。
醉困不知醒,欹枕卧江流。
砧声送风急,蟋蟀思高秋。
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愁。
收拾凄凉兴况,分付樽中醽醁,倍觉不胜幽。
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怅襟怀,横玉笛,韵悠悠。
清时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瓯。
可爱一天风物,遍倚阑干十二,宇宙若萍浮。
醉困不知醒,欹枕卧江流。
这首诗是米芾在宋代创作的《水调歌头·中秋》,它通过对月夜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留恋以及对过往悲愁的回味。首句“砧声送风急”用砧声比喻秋风的急促,蟋蟀鸣叫则暗示了时序更迭和生命的短暂。诗人并不像宋玉那样解读悲愁,而是选择在景中寻找自我情感的寄托。
“收拾凄凉兴况”表明诗人对秋天萧瑟气氛的体会,通过饮酒来分散这份凄凉之情。然而,这种解脱显然是暂时的,因为诗中接下来的“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愁”显示了诗人虽然不愿沉浸在过往之苦,但内心深处依旧无法摆脱。
“明月挂南楼”这一句,直接描绘出一个美丽的夜晚场景,同时也透露出诗人的情感世界。随后,“怅襟怀,横玉笛,韵悠悠”则表达了诗人在这宁静月光下的心境,是一种难以言说的愁绪和对音乐的迷醉。
“清时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瓯”中的“ 借我此地倒金瓯”,既可以理解为诗人希望借助酒精来暂时忘却忧虑,也可视作他在这美好夜晚中对自我的慰藉。接下来的“可爱一天风物,遍倚阑干十二”则展现了诗人对于眼前景色的珍惜和喜悦。
最后,“宇宙若萍浮,醉困不知醒,欹枕卧江流。”这几句诗不仅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也表达了诗人在面对无常世事时的一种解脱和超越。通过饮酒入睡,诗人似乎找到了暂时逃离现实烦恼的方式,而“欹枕卧江流”更增添了一份任自然之美。
访胜重来问旧途,相?醉眼欲模糊。
云归林壑全飞动,雨过烟村半有无。
席地壶觞花作幕,跨山台榭石为衢。
主人爱我饶幽况,指点溪前许结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