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无长春,地道无常珍。
须禀中和气,方生粹美人。
良田多黍稌,薄地足荆榛。
樗栎蓬蒿类,止能充恶薪。
既为万物灵,须有万物粹。
既无万物灵,徒分万物类。
欲出至珍言,须有至珍意。
欲彰至美名,须作至美事。
济时为美事,悟主为珍意。
奈何此二者,我独无一与。
天道无长春,地道无常珍。
须禀中和气,方生粹美人。
良田多黍稌,薄地足荆榛。
樗栎蓬蒿类,止能充恶薪。
既为万物灵,须有万物粹。
既无万物灵,徒分万物类。
欲出至珍言,须有至珍意。
欲彰至美名,须作至美事。
济时为美事,悟主为珍意。
奈何此二者,我独无一与。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的《岁暮自贻吟》,主要表达了对自然法则和人生价值的思考。首句“天道无长春,地道无常珍”揭示了世间万物变化无常的道理,暗示没有永恒不变的美好。接下来,“须禀中和气,方生粹美人”强调了平衡和谐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内心平和,才能孕育出真正的美好。
诗中通过“良田多黍稌,薄地足荆榛”描绘了不同土地的特性,暗示人也应根据自身条件选择恰当的生活方式,不宜好高骛远。接着以“樗栎蓬蒿类,止能充恶薪”比喻资质平庸之人只能做低微之事,进一步强调了个人价值的定位。
最后四句,“济时为美事,悟主为珍意”指出,真正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和对真理的领悟,而这两者,“奈何此二者,我独无一与”,诗人遗憾自己未能完全做到。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体现了邵雍的道德修养和人生追求。
与子经年别,相见未有期。
杳杳违赏心,晨夕徒依依。
达生恨弗早,中岁致乖离。
沦落穷海滨,岁暮莫能归。
美人曾有约,佩我以江蓠。
几回临秋水,濯我芙蓉姿。
芳洁匪自媚,但取不磷淄。
之子爱美好,赠子以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