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刘悦心入道三茅观》
《刘悦心入道三茅观》全文
宋 / 仇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鹖冠高挂九松巅,去结三茅香火缘。

相国向犹为道士,将门今又出神仙。

坐看红日生沧岛,吟寄青衣入洞天。

跨鹤归来云舍近,西风井邑只依然。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贵族后裔刘悦心遁入道教,前往三茅观修行的情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其内心世界的转变与追求。

“鹖冠高挂九松巅”,开篇以“鹖冠”象征隐士之冠,暗示刘悦心放弃世俗身份,选择隐居山林,挂冠于九松之巅,表达了他超脱尘世的决心。“九松”则寓意长久与高洁,强化了隐逸生活的意境。

“去结三茅香火缘”,说明刘悦心前往三茅观,旨在与道教结缘,寻求精神寄托与修行之道。三茅观是道教圣地,此处结缘,意味着他将深入道教文化,探寻心灵的归宿。

“相国向犹为道士,将门今又出神仙”,这两句对比了刘悦心家族的显赫背景与他个人的选择。前句“相国向犹为道士”暗示其家族曾有道士传统,后句“将门今又出神仙”则预示着刘悦心将成为家族中的又一位得道之人,不仅继承了家族的荣耀,更在精神层面达到了新的高度。

“坐看红日生沧岛,吟寄青衣入洞天”,描绘了刘悦心在三茅观的生活情景。他静坐观日出,吟诵诗歌,融入自然与道教文化的氛围之中,体现了他内心的平和与对道家哲学的深刻理解。

“跨鹤归来云舍近,西风井邑只依然”,最后两句通过想象刘悦心修成仙道后归来的情景,表现了他对世俗世界的超脱与对道家理想境界的向往。鹤是道教中常见的仙禽,象征着灵性与自由;“云舍”则指仙境,而“西风井邑”则代表了尘世的变迁,但对他而言,这一切都已变得无关紧要,因为他已经找到了心灵的永恒归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刘悦心遁入道教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现了他从世俗到超脱的精神旅程,以及对道家文化深刻的理解与追求。

作者介绍

仇远
朝代:宋   字:仁近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生辰:1247年~1326年

仇远(1247年~1326年),字仁近,一字仁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猜你喜欢

拟古诗十九首·其二青青河畔草

青阳煦林薄,春气匝道周。

婉娈都人子,采桑南陌头。

修眉婉清扬,玉颜和且柔。

明妆照碧落,五马为久留。

久留谅奚为,妾非贵者俦。

贫守蓬蘧篨,献食独安羞。

(0)

香山八景诗·其三南台秋月

阊阖城南夜,澄鲜一望中。

可怜台上路,举步是蟾宫。

(0)

周留

苍毛豕身,角若担矛。卫护其犊,与虎为雠。

(0)

越人土风歌

其山崔巍以嵯峨,其水溢遝而扬波,其人厽砢而英多。

(0)

将赴粤东别亲友

五岭迢遥秋望迟,白头今复动离思。

儿童遮道看传节,朋旧临歧为举卮。

仰面还惊归鸟下,扪心讵遂片云移!

东门尚有瓜田在,重语园丁好护持。

(0)

再游无终洞

无终有国已难寻,洞口谁为梁甫吟?

一片白云飞不去,徘徊似识主人心。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诗人
蔡幼学 乔行简 董士锡 太白山神 李璟 陈季同 周晋 严忠济 田游岩 王象春 郏亶 崔元略 滕珦 王嫱 梁焘 都穆 温峤 班婕妤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