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邮京递近如何,警报全稀吉语多。
上说君王自神武,下云宰相已安和。
子方盛壮宜乘塞,吾迫龙钟懒出窝。
若谒翘材问村叟,为言颜发转苍皤。
边邮京递近如何,警报全稀吉语多。
上说君王自神武,下云宰相已安和。
子方盛壮宜乘塞,吾迫龙钟懒出窝。
若谒翘材问村叟,为言颜发转苍皤。
这是一首描写边塞警报频传,国事告急,而臣子远离都城、奔走于边疆的情景。诗中通过对话的形式表现了边塞将士与宰相之间的通信,以及对君王英明神武的赞颂,同时也流露出对于宰相安和局势的担忧。
"边邮京递近如何,警报全稀吉语多。" 这两句表达边关紧急信息频繁传送到京都,警报不断,每一则都是吉祥之言,但这种频繁的警报背后反映出的或许是边境的不稳。
"上说君王自神武,下云宰相已安和。" 这两句诗意在表达对君王英明神武的赞美,同时也指出宰相处理国事已经达到一种和谐安定的状态。
"子方盛壮宜乘塞,吾迫龙钟懒出窝。" 这两句则是自述之词,诗人表达自己正值盛年,应当守卫边塞,而现实中的自己却像蟾蜍一样不愿离开安逸的生活。
最后两句 "若谒翘材问村叟,為言颜发转苇皤。" 是说如果有人询问自己的才能,就向那位老者打听,而对于自己的头发早已变白,只能感慨岁月匆匆。
这首诗通过对边塞警报的反复提及,以及对君王与宰相的赞美,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和个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无奈。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一种时光易逝、人生易老的感慨。
混同江畔沙草黄,阴云昼翳天无光。
羁囚廿载老为鬼,往往夜哭思家乡。
虬山孝子痛父戍,赍志穷荒愿身赴。
蕙兰憔悴悲春晖,早向秋风委霜露。
铁岭辽河五十秋,旅魂漠漠伤淹留。
鸡竿明诏下鳌禁,忽许枯骼还山丘。
孝子遗孤年已壮,帝阙奔号请归葬。
西曹求檄颁故迟,踯躅京华家破丧。
万里穷多事远征,饕风密雪逾长城。
呵冰须发晓每冻,闻角区脱宵常惊。
幽泉负骨旋乡里,马鬣齐封堂斧似。
两世精诚事竟成,不愧一门双孝子。
辕驹苦局促,寒猬多羞缩。
市儿眼如豆,群疑偏满腹。
欲吐还复茹,嗫嚅私相属。
多君挺英姿,天马脱羁束。
雄辩惊四筵,高谈折五鹿。
闻者舌尽挢,言出人人服。
岂惟言服人,石画如刳竹。
一官聊摄间,舌敝颖亦秃。
愿垂竹帛名,志不在食肉。
会当携巨觞,对君洗尘俗。
同登光岳楼,齐鲁归洞嘱。
岱峰云荡胸,东海日初浴。
俯仰天地观,好纵千秋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