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寂山间谁与言,闷搔短发向香烟。
死灰朽木君知否,不似胡人面壁禅。
寂寂山间谁与言,闷搔短发向香烟。
死灰朽木君知否,不似胡人面壁禅。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沈辽在春日山间独处的情景,通过对比“死灰朽木”与“胡人面壁禅”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状态和修行方式的深刻思考。
首句“寂寂山间谁与言”,描绘出山间环境的静谧与孤独,诗人似乎在寻找着心灵的对话对象,却无人可诉衷肠,营造了一种深沉的寂寞氛围。
次句“闷搔短发向香烟”,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内心状态。面对无尽的寂静,诗人感到内心的烦躁与困惑,于是以手搔头,目光投向缭绕的香烟,试图在烟雾中寻求一丝慰藉或启示。这一动作既表现了诗人的无奈与苦闷,也暗示了他对于精神寄托的渴望。
后两句“死灰朽木君知否,不似胡人面壁禅”,则将诗人的思绪引向更深层次的哲学探讨。这里,“死灰朽木”象征着生命的衰败与无常,而“胡人面壁禅”则代表了一种坚定的修行态度。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追问:是否只有通过如“胡人面壁禅”般的修行,才能超越生死的束缚,达到心灵的解脱?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也是对宇宙真理的探索。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沈辽在自然与自我之间的对话,以及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
落日催行客,马上振短策。
触途眉见赤,堕俗眼生白。
安知青林中,有此江上宅。
决眦破天藏,荡胸纳空光。
一奁注寒晶,表里洞八窗。
风水自吐吞,喷云忽满江。
臞翁目如电,坐阅东海变。
酒酣跨赤鲤,谒帝通明殿。
霓裳月中闻,罗袜波上见。
垂老寄渔商,家风在潇湘。
虚舟自不系,倦鸟宁复翔。
一榻如见容,拄杖挂钵囊。
庞区翳榛莽,地瘴藏百怪。
西山何轩轩,拔脚风尘外。
中萦一线蟠,侧立两壁对。
旁连九疑高,远控三湘大。
孤亭坐林杪,俯见飞鸟背。
号弓泣二女,禦魅窜四罪。
谁去窘拘囚,故自脱天械。
飘飘思凌云,万里风雨会。
一念挂世网,平生误儒冠。
笑看蝇穴纸,坐待鲇缘竿。
薨薨醯酱瓿,岂识天壤宽。
老如本逢掖,诗肩尚儒酸。
久缠冠盖蔓,忽作泡影观。
堂堂人天师,三世一指弹。
身闲云月出,骨老霜松寒。
我生饱忧患,将心觅人安。
目击有妙寄,语乐非世欢。
坐稳且复留,火芋分懒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