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喜芜菁种得成,苔心散出碧纵横。
脆甜肭子无反恶,肥嫩恙儿不杀生。
乐羊岂断儿孙念,刘季宁无父子情。
争似野人茅屋下,日高澹煮一杯羹。
且喜芜菁种得成,苔心散出碧纵横。
脆甜肭子无反恶,肥嫩恙儿不杀生。
乐羊岂断儿孙念,刘季宁无父子情。
争似野人茅屋下,日高澹煮一杯羹。
这首诗《种芜菁作羹》是宋代诗人朱敦儒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生活琐事的感悟与思考。
首句“且喜芜菁种得成”,诗人以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对芜菁种植成功的喜悦之情,暗示了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珍视。接着,“苔心散出碧纵横”一句,生动地描绘了芜菁生长的情景,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与美丽。
“脆甜肭子无反恶,肥嫩恙儿不杀生”两句,诗人借芜菁的食用特性,表达了对食物的尊重和对生命的敬畏。芜菁既可口又健康,体现了诗人对简单、自然生活方式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生命价值的深刻理解。
“乐羊岂断儿孙念,刘季宁无父子情”这两句则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亲情、友情乃至人性本质的反思。乐羊、刘季的故事在古代文学中常被用来探讨忠诚与亲情之间的冲突,诗人在这里似乎在说,即便是面对亲情,也应保持理性和公正,不应轻易割舍或违背道德原则。
最后,“争似野人茅屋下,日高澹煮一杯羹”一句,诗人以“野人”自比,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心灵宁静的追求。在茅屋之下,日高时分,煮一锅简单的羹汤,便是生活的全部满足,这不仅是对物质欲望的节制,更是对精神世界的高度肯定。
整首诗通过对芜菁种植与食用的描写,以及对历史典故的引用,展现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然、亲情、人性等主题的独到见解。语言质朴而富有哲理,情感真挚而深沉,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的佳作。
东风轻薄。把名园处处,卷地吹落。
怕上高楼,千点愁人,一片花飞减却。
杜鹃促送韶光去,欲驻景、恨无良药。
只凄凉、语燕重来,闯入水晶帘箔。
莫说当年韵事,怅风景不远,春梦如昨。
无处追寻,空对尊前,满眼绿云帘幕。
丝丝纵有垂杨线,系不住,萍飘絮泊。
但沈吟、排日芳醪,移就水边清酌。
已是看春去,鸿爪迷离,意共东皇懒。
唤苦啼鹃,声声空进哀怨。
恁夕阳、燕子归来,只冷落、谁家庭院。
残红满,楼台帘幕,黄昏寻遍。
谁教咫尺如天,远蓦相逢,又愁牵泪溅。
细细宵长,朦胧幽梦难唤。
听隔窗、密雨丝丝,到枕畔、将魂同绾。
镇长见,莫任罡风吹断。
重门深锁,甚厌厌不似,钿车清俊。
应觉聪明无地托,佔我蟫鱼身分。
绮恨黏春,秾愁驻梦,惯泼闲金粉。
才情天厌,劝卿文字休近。
拼得对酒当歌,华年欢遣,郁郁安能忍。
一眺沈吟如我倦,百折芳心难问。
病蟀凄嘘,凉蟾寂照,帘卷西风紧。
也应惊念,友人同此幽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