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皮不见烟火语,隽咏坡仙三和馀。
从此留芳应未歇,斓斑藓壁可无书。
榴皮不见烟火语,隽咏坡仙三和馀。
从此留芳应未歇,斓斑藓壁可无书。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任郑的作品,名为《榴皮题壁》。诗中的语言简洁而富有意象,每个字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诗人的情感。
“榴皮不见烟火语”一句,榴皮指的是榴莲果实的外皮,这里比喻为诗人隐藏在平凡之中,其才华和内涵并未完全展现。烟火语则是指世间的繁华与喧嚣,但诗人却不愿意随波逐流,保持着一份超然物外的淡定。
“隽咏坡仙三和馀”中,“隽咏”是古代的一种诗歌形式,而“坡仙”则指的是李白,他在诗歌创作上追求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合一的境界。"三和馀"则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崇和个人情感的流露,体现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深刻理解。
“从此留芳应未歇”这句,通过“留芳”二字,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文学创作不懈追求、欲将自己的才华永远留存于世的愿望。"应未歇"则是说尽管时代在变迁,但这种精神和理想却不会随时间而消逝。
“斓斑藓壁可无书”最后一句,诗人通过对墙壁上斓斑(即文字或图案)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文学创作的态度,即便是简单的壁画,也承载着深厚的文化价值,不需要过多的言辞。
总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自信,以及他对文学传统的尊重和个人才华的坚守。
剑血纤纤玉帐倾,庭花犹带美人名。
春风不解兴亡恨,故向江东处处生。
晨钟破清睡,月吐高林辉。
栖鸦时一鸣,白露摇空扉。
孤枕寂无扰,竹柏光熹微。
平生百事拙,得与尘俗违。
两耳点苍涂,不闻何是非。
野心役泉石,久住长忘归。
山风南窗来,松凉上秋衣。
花明池色净,悠然发天机。
双鸥有真意,相傍不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