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朝仍暮,莲塘夏似秋。
水高侵树脚,屋漏滴人头。
歇昼厨烟出,占晴础汗收。
群山思会面,扶病一登楼。
梅雨朝仍暮,莲塘夏似秋。
水高侵树脚,屋漏滴人头。
歇昼厨烟出,占晴础汗收。
群山思会面,扶病一登楼。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梅雨季节的特点,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夏日雨后的景象。"梅雨朝仍暮",形象地写出连日阴雨不断,仿佛早晚不分的潮湿气候。"莲塘夏似秋",暗示了雨水使得莲花凋零,原本生机盎然的夏季仿佛进入了秋天的萧瑟。
"水高侵树脚",描绘了积水之深,连树根都几乎被淹没,显示出雨势之大。"屋漏滴人头",则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了雨水渗透房屋,连人的头顶都感受到了滴水的清凉。
"歇昼厨烟出",在雨停的间隙,炊烟从厨房升起,生活气息依然存在。"占晴础汗收",暗示地面的湿气随着雨停而逐渐蒸发,预示着天气即将转晴。
最后两句"群山思会面,扶病一登楼",诗人借景抒怀,虽然身体不适,但仍渴望在雨后晴朗的天气里登楼远眺,与久违的群山相会,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生动的细节描绘了江南梅雨的特色,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坚韧的生活态度。
促促念道路,四支不常宁。
行车未及家,天外非尽程。
骨肉待我欢,乡里望我荣。
岂知东与西,憔悴竟无成。
人言苦夜长,穷者不念明。
惧离其寝寐,百忧伤性灵。
世道多险薄,相劝毕中诚。
远游无知音,不如商贾行。
达人有常志,愚夫劳所营。
旧山行去远,言归乐此生。
旅泊多年岁,老去不知回。
忽逢门前客,道发故乡来。
敛眉俱握手,破涕共衔杯。
殷勤访朋旧,屈曲问童孩。
衰宗多弟侄,若个赏池台。
旧园今在否,新树也应栽。
柳行疏密布,茅斋宽窄裁。
经移何处竹,别种几株梅。
渠当无绝水,石计总生苔。
院果谁先熟,林花那后开。
羁心只欲问,为报不须猜。
行当驱下泽,去剪故园莱。
从军度函谷,驱马过西京。
山岑高无极,泾渭扬浊清。
壮哉帝王居,佳丽殊百城。
员阙出浮云,承露槩泰清。
皇佐扬天惠,四海无交兵。
权家虽爱胜,全国为令名。
君子在末位,不能歌德声。
丁生怨在朝,王子欢自营。
欢怨非贞则,中和诚可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