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访丹霞先生》
《访丹霞先生》全文
明 / 陈子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江]韵

屏居不肯出,便老即迷邦。

渔艇独知汉,鹿门原姓庞。

白云侵隐几,雕虎过吟窗。

问我从何至,一樽浮越江。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状态与心境,充满了浓厚的隐逸情怀和自然之美的意象。

首联“屏居不肯出,便老即迷邦”开篇点题,诗人选择隐居生活,不愿涉足尘世,似乎在表达对现实世界的疏离感,同时也暗示了对老去的无奈与对故乡的迷惘。这里“屏居”二字形象地展现了隐士远离尘嚣、独处一隅的生活状态,“便老即迷邦”则透露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故土的深深眷恋。

颔联“渔艇独知汉,鹿门原姓庞”运用典故,以“渔艇”和“鹿门”为喻,分别指代隐居的生活方式和隐士的身份。其中“独知汉”可能暗含着诗人独自在汉水边垂钓,享受着与世隔绝的宁静与自由;而“鹿门原姓庞”则借用了庞德公隐居鹿门山的典故,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可能有着与庞德公相似的隐士风骨。

颈联“白云侵隐几,雕虎过吟窗”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白云轻拂着诗人的书桌,象征着超脱世俗的高洁心灵;而“雕虎过吟窗”则可能寓示着猛兽般的外界纷扰并未真正侵入诗人的内心世界,他依然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与独立思考。这一联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心灵自由的状态。

尾联“问我从何至,一樽浮越江”以问答的形式收尾,既是对来访者的询问,也是诗人自我反思的体现。通过这一问,诗人不仅表达了对来访者的好奇与欢迎,也暗示了自己隐居生活中的孤独与寂寞。同时,“一樽浮越江”可能意味着诗人愿意与来访者共享一杯酒,共同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体现了诗人虽身处隐居之中,但并不完全封闭自我,仍有与外界交流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我精神世界的深刻探索。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是一首具有浓郁个人风格和时代特色的佳作。

作者介绍

陈子升
朝代:明

(1614—1673)明末清初广东南海人,字乔生。陈子壮弟。明诸生。南明永历时任兵科右给事中,广东陷落后,流亡山泽间。工诗善琴。有《中洲草堂遗集》。
猜你喜欢

幔亭峰

山中别是一桃源,綵屋虹桥影不存。

山下人痴犹自说,排檐元是武夷孙。

(0)

谢灵运赞

平生几緉屐,自觉山招我。

不知身入画,只贪山色好。

(0)

船子和尚赞

一桡复一桡,打著打不著。

至今华亭上,犹更风波恶。

(0)

布袋像赞

牙关咬定,行又行不上。布袋紧靠,放又放不下。

知他里许,有甚兜率内院底。十字街头,辽天索价。

(0)

上安晚郑丞相为免坟地

黄檗山中话裴相,独龙冈上忆舒王。

相公留得溪边寺,千古佳名在郑乡。

(0)

郑安道终岁相聚临别以诗见贻次韵为谢

解把诗言别,那无计可留。

梅花两心事,寒雁五更愁。

我亦高悬榻,君须独卧楼。

后回相忆处,莫返雪中舟。

(0)
诗词分类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诗人
宇文虚中 吴激 拾得 李日华 刘珝 程大昌 苏子卿 章炳麟 秦韬玉 丰坊 黎简 林光朝 邓剡 郑樵 崔与之 刘孝威 蒋捷 罗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