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台高柳识雕舆,共记中兴幸省初。
黄道再传天子跸,青编重入史臣书。
需云下际君恩盛,晨露高张乐节舒。
若写鸿猷参大雅,定非周鼓颂田渔。
麟台高柳识雕舆,共记中兴幸省初。
黄道再传天子跸,青编重入史臣书。
需云下际君恩盛,晨露高张乐节舒。
若写鸿猷参大雅,定非周鼓颂田渔。
这是一首描写皇帝巡幸秘书省的诗,充满了对皇帝恩泽和礼仪的赞美。诗中“麟台高柳识雕舆”开篇就设定了一个庄重典雅的场景,通过高大的柳树来点明皇家车驾的至尊地位。“共记中兴幸省初”表达了对国家安定和繁荣的喜悦之情。
“黄道再传天子跸”,这里的“黄道”指的是帝王所行走的道路,代表着最高权力的象征,而“天子跸”则是皇帝车驾经过时的礼仪,展现了君主权威和国家典章制度的恢宏。
接下来的“青编重入史臣书”,则是说这次巡幸将会被记录在历史书籍中,这里的“青编”可能指的是古代用竹简制成的文书。皇帝的每一次活动都有可能成为历史记载的一部分,体现了诗人对此事件重要性的认识。
“需云下际君恩盛”,则转向了皇恩浩荡的描绘,“晨露高张乐节舒”表达的是人民在皇恩之下的幸福生活,如同清晨露水般润泽每一个角落,展现了一种和谐美好的社会景象。
最后,“若写鸿猷参大雅”,诗人提到了自己的文学创作与古代圣人相媲美,而“定非周鼓颂田渔”则是说这次巡幸的盛况,绝不是平凡的乐队和歌唱可比。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礼仪、历史记载以及皇恩民福等多个层面进行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君主权威与国家繁荣的赞美,以及个人文学创作的自信。
欲极云霄阔,焉辞道路长。
早知当饭含,宁肯尚赍装。
瘦马嘶荒{外广内殷乙换二},残书阁故房。
绝怜闻讣日,妻子哭空堂。
昔在东原北,高唐一再行。
金书儒庙壮,画壁驿亭清。
仕宦中年达,亲知远道迎。
江南何处好,细话紫阳城。
世间可读不多书,岂但撑肠似蠹鱼。
小技仅能攻浅近,大言徒用骋高虚。
道心切戒偏忘助,义事毋先计毁誉。
我学暮年方见此,毗陵博士比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