飒飒西风日夜吹,将军出塞又空回。
不知白骨堆沙岸,犹自红妆送酒杯。
诸葛已无筹笔驿,李陵偏筑望乡台。
悲歌莫厌伤心曲,不是忠臣定不哀。
飒飒西风日夜吹,将军出塞又空回。
不知白骨堆沙岸,犹自红妆送酒杯。
诸葛已无筹笔驿,李陵偏筑望乡台。
悲歌莫厌伤心曲,不是忠臣定不哀。
这首明代诗人沈鍊的《秋夜感怀》以秋风起兴,描绘了一幅边塞战事的凄凉画面。"飒飒西风日夜吹",展现了西风的无情与边关的荒凉,暗示了战争的持久和将士们的艰苦。"将军出塞又空回",表达了出征的将军未能凯旋,徒然归来,流露出深深的无奈和哀伤。
接下来的两句,"不知白骨堆沙岸,犹自红妆送酒杯",进一步深化了战争的残酷,白骨累累,而女子们仍在为战场上的将士送行,酒杯中寄托着她们的思念与哀愁。诗人通过这一对比,揭示了战争对生者和亡者的双重打击。
"诸葛已无筹笔驿,李陵偏筑望乡台",借诸葛亮和李陵两位历史人物的典故,表达对智谋不再、归乡无望的感慨。诸葛亮曾运筹帷幄,而今只剩空置的筹笔驿;李陵则因战败被迫筑台遥望故乡,寓含了对英雄失意的同情。
最后,诗人以"悲歌莫厌伤心曲,不是忠臣定不哀"作结,强调只有忠诚的人才会对这样的悲剧感到悲痛,表达了对忠诚与牺牲的崇高敬意,以及对战争残酷性的深深反思。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陈公退食一事无,开閤示我溪山图。
晴林当昼发烟雾,顷刻松阴生座隅。
恍闻鸣琴动疏竹,一亭宛在清溪曲。
树下风声出舸船,石间水影摇棋局。
隔溪高堂郁森爽,丈人避世嗟长往。
嗜书无论终日读,读画时更临风赏。
可怜九老幽致同,欲往从之不可通。
我贫何时见此屋,怅望林壑生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