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阳流水几里,啼鸟空林一家。
客去诗题柿叶,僧来供煮藤花。
斜阳流水几里,啼鸟空林一家。
客去诗题柿叶,僧来供煮藤花。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画面。"斜阳流水几里",寥寥数语便勾勒出夕阳西下,流水潺潺的景象,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开阔。"啼鸟空林一家",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宁静,只有孤独的鸟儿在空寂的树林中鸣叫,增添了孤寂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
"客去诗题柿叶",诗人以客人的离去为背景,想象他或许在柿叶上题诗留念,展现了文人墨客的雅兴和山庄主人的热情好客。"僧来供煮藤花",则转而描绘僧侣的到来,他们或许带来了禅意,以藤花烹煮清茶,增添了庄内的禅意氛围。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杨氏山庄的日常场景与自然景色、文人僧侣的活动融合在一起,展现出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和文化气息。高启的诗风清新自然,寓情于景,让人感受到明初文人士大夫的闲适与超脱。
岁事方虞旱,山行敢愿晴。
雨花才若洒,冰霰忽如倾。
孤役宁私己,群生足慰情。
泉源滋久竭,陇亩动深耕。
冷落三家住,凌兢独木横。
暂从求束缊,还是问前征。
冻雀成频坠,荒鸡误晓鸣。
忆儿衣孰挽,怀弟艇犹撑。
便可锄三径,因之治短檠。
丰年今可必,与汝沃藜羹。
流转江湖后,飘零岁月馀。
仅能瞻玉节,忽已报除书。
借寇情虽切,依刘计已疏。
二天元不远,大厦岂殊居。
使者澄清事,明廷献纳摅。
循行聊偃薄,朝觐勿踌躇。
处士独苦节,清江空旧鱼。
昔闻曾诵此,今日定何如。
十日溪行雨雾深,晓晴催我强登临。
壁间变灭龙蛇字,海内流传金玉音。
欲为废兴聊下语,不堪山水感人心。
何时遂此扁舟志,占断鸥波得细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