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未落悬林梢,西风芦荻秋萧骚。
秋江水浅石齿齿,古堤杨柳凌云高。
三老长年何促速,百丈牵船过林麓。
布帆无恙晚初收,急篙撑向前村宿。
家住前村深复深,翩然谁识归来心。
脱身风浪老亦足,放迹云山何处寻。
君不见陶潜松菊荒芜久,张翰莼鲈果何有。
乡思方浓宦味轻,冥鸿一去空翘首。
此图不辨陶与张,吴淞远矣更柴桑。
我生窃禄愧无补,时望白云怀故乡。
落日未落悬林梢,西风芦荻秋萧骚。
秋江水浅石齿齿,古堤杨柳凌云高。
三老长年何促速,百丈牵船过林麓。
布帆无恙晚初收,急篙撑向前村宿。
家住前村深复深,翩然谁识归来心。
脱身风浪老亦足,放迹云山何处寻。
君不见陶潜松菊荒芜久,张翰莼鲈果何有。
乡思方浓宦味轻,冥鸿一去空翘首。
此图不辨陶与张,吴淞远矣更柴桑。
我生窃禄愧无补,时望白云怀故乡。
这首《题秋江归棹图》由明代诗人倪岳所作,描绘了一幅秋日傍晚,江面归舟的生动画面。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象和人物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首句“落日未落悬林梢”,以夕阳未尽的余晖衬托出画面的宁静与和谐,同时暗示时间的流逝。接着“西风芦荻秋萧骚”一句,通过西风吹拂芦苇的声音,营造出秋天特有的萧瑟氛围,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
“秋江水浅石齿齿,古堤杨柳凌云高”两句,将视线从水面转向岸边,描绘了江边的景色。水浅见石,显示出季节的变化;古堤上的杨柳虽高,却也透露出一种苍凉之美。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暗含了时间的流转和历史的痕迹。
“三老长年何促速,百丈牵船过林麓”则转而描写行舟的情景。三老(可能指老人)在船上忙碌,百丈长绳牵引着船只穿越林间小径,既表现了劳动的艰辛,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布帆无恙晚初收,急篙撑向前村宿”描述了归舟即将停泊的情景,布帆安然无恙地收起,急急划动的竹篙指向前方的小村庄。这一场景充满了生活气息,同时也表达了对家的渴望和归宿感。
“家住前村深复深,翩然谁识归来心”两句,诗人借物抒情,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即使身处风浪之中,年岁已老,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始终未曾改变。
“脱身风浪老亦足,放迹云山何处寻”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对尘世束缚的解脱。无论是陶潜的松菊还是张翰的莼鲈,都象征着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最后,“此图不辨陶与张,吴淞远矣更柴桑”两句,诗人感慨于自己无法辨识陶渊明与张翰的真正生活状态,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我生窃禄愧无补,时望白云怀故乡”则是诗人自我的反思,对自己未能为国家做出贡献感到愧疚,同时又向往着白云之上的故乡,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长安有狭斜,车马相驰驱。
被服纨与素,宾从閒且都。
金章何煌煌,旄节照四衢。
借问从何来,云自许史庐。
炙手手可热,炎凉在吹嘘。
岂无范驱子,亦有步矩儒。
一身困蓬藜,终岁空嗫嚅。
秉躬信如矢,不悟世道迂。
在昔弦与钩,封侯死道隅。
宁知此狭斜,径捷良可趋。
微生颇有尚,夙志誓不渝。
念无此容颜,策蹇旋吾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