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有狭斜,车马相驰驱。
被服纨与素,宾从閒且都。
金章何煌煌,旄节照四衢。
借问从何来,云自许史庐。
炙手手可热,炎凉在吹嘘。
岂无范驱子,亦有步矩儒。
一身困蓬藜,终岁空嗫嚅。
秉躬信如矢,不悟世道迂。
在昔弦与钩,封侯死道隅。
宁知此狭斜,径捷良可趋。
微生颇有尚,夙志誓不渝。
念无此容颜,策蹇旋吾车。
长安有狭斜,车马相驰驱。
被服纨与素,宾从閒且都。
金章何煌煌,旄节照四衢。
借问从何来,云自许史庐。
炙手手可热,炎凉在吹嘘。
岂无范驱子,亦有步矩儒。
一身困蓬藜,终岁空嗫嚅。
秉躬信如矢,不悟世道迂。
在昔弦与钩,封侯死道隅。
宁知此狭斜,径捷良可趋。
微生颇有尚,夙志誓不渝。
念无此容颜,策蹇旋吾车。
这首明代诗人王称的《长安有狭斜》描绘了长安城中一条繁华的街道景象。诗中通过“车马相驰驱”、“纨素被服”和“金章煌煌”的细节,展现了街市的热闹与权贵的奢华。然而,诗人也揭示了社会的两极分化,“炙手可热”与“一身困蓬藜”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贫富悬殊和世态炎凉。
诗人以“范驱子”和“步矩儒”为典故,表达了对那些坚守原则但生活困顿的知识分子的同情,同时也流露出自己不愿随波逐流,宁愿保持清高节操的决心。“在昔弦与钩,封侯死道隅”暗指古代忠诚者为理想付出的代价,而“宁知此狭斜,径捷良可趋”则表明诗人深知现实道路曲折,但仍选择坚守自己的价值观。
最后,诗人以“微生颇有尚,夙志誓不渝”表达出对高尚人格的追求和对初心的坚守,决心即使处境艰难,也要放弃仕途,选择回归简朴的生活。整首诗寓言深刻,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和独立的人格立场。
李君知我善苦吟,图画示我开胸襟。
芳春烂漫忽如扫,悄然动我三秋心。
阴森一树龙夭矫,尺寸行间千尺杳。
千尺高柯立鸷鸟,笔洗秋空天色老。
霜翎如剑自无敌,集者欲飞飞者击。
庭中花木雀倒窥,过眼一飞如箭激。
男儿意气敌万人,安能刺促老此身。
藐孤幸有托,一线书种留。
辛苦四十年,泪枯心未休。
从政居大夫,国恩亦已优。
秦中十五城,一箸兼为筹。
万命倚生死,焉可私殖谋?
大本贵先立,清风领诸侯。
廉泉可以饮,腹满他何求。
喜儿赤子心,虑儿骨不遒。
引索驭奔马,一蹶缰难收。
勿逐骁腾飞,信道从天游。
上以酬君恩,下以解亲忧。
摄衣岘山巅,停舟鹿门涘。
凭吊草庐人,抱膝山之趾。
烛照天下事,未尝一挂齿。
一朝感知遇,卧龙挟云起。
攘外遏强寇,安内辅孺子。
伊吕良可追,管乐讵足拟。
二《表》泣鬼神,耿耿光青史。
命毕五丈原,恨流江汉水。
当年有庞公,陇上秉良耜。
足己外无求,民物捐敝屣。
惟公立谈时,决策扶炎纪。
闭户不失人,救世不枉己。
缅怀三代下,谁许齐一揆。
用行而舍藏,庶乎子渊氏。
持妾怀中月,照君弦上心。
琴声逐流水,月向波心寻。
体双珍合璧,心一利断金。
如何乖宿昔,貌昵情辰参。
破璧成带玦,挫金置毡针。
昔为比目鱼,今作分飞离。
分飞日以远,反目望转深。
言念结好初,忍垢共泥沉。
钱刀焉足贵,信义乃可任。
不见黔娄妻,相看雪盈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