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隆中草庐》
《题隆中草庐》全文
清 / 凌如焕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摄衣岘山巅,停舟鹿门涘。

凭吊草庐人,抱膝山之趾。

烛照天下事,未尝一挂齿。

一朝感知遇,卧龙挟云起。

攘外遏强寇,安内辅孺子。

伊吕良可追,管乐讵足拟。

二《表》泣鬼神,耿耿光青史。

命毕五丈原,恨流江汉水。

当年有庞公,陇上秉良耜。

足己外无求,民物捐敝屣。

惟公立谈时,决策扶炎纪。

闭户不失人,救世不枉己。

缅怀三代下,谁许齐一揆。

用行而舍藏,庶乎子渊氏。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诸葛亮的崇敬与怀念之情。诗人凌如焕以“摄衣岘山巅,停舟鹿门涘”开篇,将自己置于岘山之巅,鹿门之滨,仿佛亲自踏上了诸葛亮曾经驻足之地,营造出一种肃穆而庄重的氛围。接着,“凭吊草庐人,抱膝山之趾”,诗人直接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追思,仿佛与诸葛亮的灵魂进行了一次心灵的对话。

“烛照天下事,未尝一挂齿。”这一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诸葛亮的智慧比作照亮天下的烛光,无论天下大事如何变幻,他都未曾有过丝毫的犹豫或挂念,展现出诸葛亮深邃的政治智慧和超凡的决断力。

“一朝感知遇,卧龙挟云起。”这里借用了“卧龙”这一典故,形象地描绘了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后,才智得以施展,如同卧龙出云,展现了诸葛亮与刘备相遇相知的传奇故事。

“攘外遏强寇,安内辅孺子。”这两句描述了诸葛亮在政治上的卓越贡献,对外抵御强敌,对内辅助幼主,维护了国家的稳定与安全。

“伊吕良可追,管乐讵足拟。”诗人将诸葛亮与古代贤臣伊尹、吕尚以及管仲、乐毅相提并论,表达了对诸葛亮才能的高度评价。

“二《表》泣鬼神,耿耿光青史。”“二表”指的是诸葛亮向蜀汉后主刘禅所上的《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这两篇文章感人至深,不仅感动了鬼神,也成为了历史上的佳话,被载入史册。

“命毕五丈原,恨流江汉水。”这两句表达了对诸葛亮英年早逝的遗憾,他的生命在五丈原结束,其遗恨如同江汉之水,绵延不绝。

最后,“当年有庞公,陇上秉良耜。”诗人提到庞德公,作为诸葛亮的先师,进一步强调了诸葛亮在道德修养和治国理政方面的深厚根基。

“足己外无求,民物捐敝屣。”这句赞扬了诸葛亮满足于自己的成就,对外物无所追求,一心为民,不贪图个人的物质享受。

“惟公立谈时,决策扶炎纪。”诗人赞美诸葛亮在关键时刻的决策能力,为国家的兴盛做出了巨大贡献。

“闭户不失人,救世不枉己。”这两句描述了诸葛亮在处理人际关系和国家大事时的公正无私,既不失去人才,也不违背自己的原则。

“缅怀三代下,谁许齐一揆。”诗人感慨,在经历了三代之后,能够像诸葛亮这样全面兼顾国家与个人的人才极为罕见。

“用行而舍藏,庶乎子渊氏。”最后一句引用子渊氏(即诸葛亮)的例子,表达了对诸葛亮既能积极用世,又能适时隐退,保持自我本色的赞赏。

整首诗通过对诸葛亮生平事迹的回顾与赞美,展现了诗人对这位历史人物的深刻敬仰和对其精神品质的深刻理解。

作者介绍

凌如焕
朝代:清

(1682—1749)清江苏上海人,字琢成,一字榆山,号新斋。康熙五十四年进士,官编修。雍正间迁侍读,提督湖北学政。曾奏请于三峡水道设救生船,以保护行人。通《易》理,中年后喜为诗。兼工草书。有《应制集》、《楚游集》、《读史集》、《皇华集》、《黄海纪游》、《向日槎杂咏》等。
猜你喜欢

庐江道中二首·其二

老大添身倦,飘零减性豪。

路尘知旱苦,山瘦觉秋高。

若有持衡分,惭无汗马劳。

九原如可作,公瑾笑吾曹。

(0)

留别昌国五首·其五

扶桑曾见日腾空,老去归田不复东。

一觉短檐他日梦,起来惆怅晓窗红。

(0)

洞庭题咏十一首.洞庭留别

岭松岁古欲无根,水石秋深未有痕。

无限好山将不去,又依帆影过前村。

(0)

洞庭题咏十一首.仙坛观

羽盖霓旌入绛霄,偃松长向古坛朝。

我来欲订金丹诀,试著枯槎上斗杓。

(0)

赠郭五星若水叔清二首·其一

双阙云仍山泽儒,步占小技岂其徒。

家传要眇先天学,腹有荧煌列宿图。

南海编书希代宝,西山一序护身符。

二贤出处关天运,曾把流年细算无。

(0)

嘲解十首·其七

西山名节太峥嵘,洪魏同时俱有声。

斥去不妨为宝庆,出来亦只做端平。

事师如子何为谄,植党旁人笑好名。

婺女谏官良解事,正邪辨析极分明。

(0)
诗词分类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诗人
刘大櫆 陈继儒 张英 鲜于枢 张岱 元绛 李华 孙逖 万寿祺 高鼎 严维 陈羽 蒋廷锡 虞世南 叶绍翁 王粲 郭嵩焘 贯云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