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户千门柳色新,北邙荒草没麒麟。
闺中未识先贤冢,惟向书堆拜古人。
万户千门柳色新,北邙荒草没麒麟。
闺中未识先贤冢,惟向书堆拜古人。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人们在祭扫先人墓地时的情景,充满了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与敬仰之情。
首句“万户千门柳色新”,描绘了一幅清明时节,春意盎然的画面。家家户户门前的柳树焕发出新的生机,嫩绿的柳叶随风轻摆,预示着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复苏。这不仅渲染了节日的氛围,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接着,“北邙荒草没麒麟”一句,将笔触转向了墓地。北邙山是古代贵族和文人墨客的墓葬之地,此处以“荒草没麒麟”形容墓地的荒凉与时间的流逝,麒麟作为古代象征吉祥的瑞兽,其被荒草覆盖,暗示了先人的逝去和历史的变迁。
“闺中未识先贤冢,惟向书堆拜古人。”这两句则聚焦于女性视角,展现了她们在清明节时对先人的追思。闺中女子或许未曾亲眼见过先人的墓冢,但她们通过阅读书籍,了解并尊敬那些古人的智慧与品德,以这种方式表达对先人的敬仰和怀念。这种情感的传递,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传承和对祖先的崇敬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清明节祭扫先人墓地的传统习俗背后的情感世界,以及对历史、文化与生命的深刻思考。
木落天边候,愁怜海国秋。
山开疏树色,泉涌曲江流。
返照回岩失,轻烟隔陇浮。
雄图城郭在,伯业古今愁。
下界闻钟磬,空门悟陆舟。
暂从龙藏隐,清似虎溪游。
数子诗相敌,千人调寡酬。
世情虽卤莽,吾道有绸缪。
遁迹青山好,时名浊酒休。
乾坤终有尽,一醉复何求。
北风吹海海水怒,百万楼船开□□。
汉家今练水犀军,曾是长城旧征虏。
君不见黄旌白羽满红皋,谋臣策士争命于波涛。
氍毹坐拥青尊醉,匣里芙蓉夜自号。
细柳营中朝报捷,寝胡之皮,食胡之血。
不能为君生致五单于,何用披裘带金甲。
嗟哉胡无人,胡运湮。
未及挥戈发一簇,已令名姓画麒麟。
嗟哉胡无人,胡运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