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有豺,水有蜮,山之南行不得郁。
孤台高,高无极,行人过此泪沾臆。
炎徼崄巘,插天瘴疠。山中杜宇,人谓望帝。
君行不行胡留滞。有鸟有鸟,自名鹧鸪。
鸿雁虽嗷,不慕愁胡。云填填,雨墨墨。
蛟龙在海南,虎咆岭以北。岭行逼仄,跣踏荆棘。
龙行泥中,虎为虫食。鹧鸪鹧鸪行不得。
山有豺,水有蜮,山之南行不得郁。
孤台高,高无极,行人过此泪沾臆。
炎徼崄巘,插天瘴疠。山中杜宇,人谓望帝。
君行不行胡留滞。有鸟有鸟,自名鹧鸪。
鸿雁虽嗷,不慕愁胡。云填填,雨墨墨。
蛟龙在海南,虎咆岭以北。岭行逼仄,跣踏荆棘。
龙行泥中,虎为虫食。鹧鸪鹧鸪行不得。
这首《山鹧鸪》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通过描绘山林间的自然景象与动物生活,寓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情感表达。
首先,诗中的“山有豺,水有蜮”两句,以“豺”和“蜮”作为山林水泽的象征,暗示了自然界中的险恶与威胁。接着,“山之南行不得郁”一句,表达了在特定地理环境下的困境与束缚,隐喻人生的艰难与局限性。
“孤台高,高无极,行人过此泪沾臆”描绘了一座孤独而高耸的山峰,让过客们不禁感伤,泪水沾湿了心胸。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蕴含了对人生旅途孤独与挫折的感慨。
“炎徼崄巘,插天瘴疠”进一步渲染了山林的险峻与恶劣环境,暗示了人生的挑战与困难。而“山中杜宇,人谓望帝”则借用了古代传说中的杜宇(即望帝),表达了对远方或理想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君行不行胡留滞”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犹豫不决、停滞不前的人生态度的批评与劝勉,鼓励人们勇敢前行。
最后,“有鸟有鸟,自名鹧鸪。鸿雁虽嗷,不慕愁胡”通过对比鸿雁与鹧鸪的行为,强调了鹧鸪面对困境时的执着与坚持,即使处境艰难,也不放弃希望,不羡慕他人的安逸,体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
“云填填,雨墨墨。蛟龙在海南,虎咆岭以北”描绘了风雨交加、云雾缭绕的景象,以及蛟龙与猛虎的生存状态,进一步强化了自然界的险恶与生命的顽强。
“岭行逼仄,跣踏荆棘。龙行泥中,虎为虫食。鹧鸪鹧鸪行不得”则以具体的行动描绘了在险恶环境中艰难前行的场景,鹧鸪无法自由飞翔,象征着人在困境中难以摆脱束缚,但依然努力挣扎求生。
整体而言,《山鹧鸪》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巧妙地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帘前花落杜鹃鸣,棕叶萧萧半雨声。
迢递故园归未得,天涯芳草揔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