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定鼎初营邑,及至东迁近孟津。
往事并流清雒水,旧京终化素衣尘。
铜驼荆棘愁看汝,笙鹤云烟笑谢人。
自是书生徒解咏,五诗无复授西宾。
周王定鼎初营邑,及至东迁近孟津。
往事并流清雒水,旧京终化素衣尘。
铜驼荆棘愁看汝,笙鹤云烟笑谢人。
自是书生徒解咏,五诗无复授西宾。
这首《雒阳》由明末清初诗人陈子升所作,通过对历史变迁与现实景象的描绘,展现了对往昔繁华与今日衰败的感慨。
首句“周王定鼎初营邑”,开篇即以周朝建立为背景,点明了洛阳作为古代都城的历史地位。接着“及至东迁近孟津”一句,描述了洛阳在历史长河中的多次变迁,尤其是东周时期向东迁徙的情景,孟津则成为其重要的地理坐标。
“往事并流清雒水,旧京终化素衣尘。”这两句将历史与自然景观相结合,通过洛水的流逝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更迭,而“旧京终化素衣尘”则形象地描绘了昔日繁华都城如今只剩下尘埃的景象,表达了对往昔辉煌不再的深深感慨。
“铜驼荆棘愁看汝,笙鹤云烟笑谢人。”这里运用了典故,铜驼和荆棘分别指代洛阳的遗迹和荒凉景象,而笙鹤云烟则象征着过去的繁华与欢乐。这两句通过对比,进一步强调了洛阳从繁华到衰败的转变,同时也蕴含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最后,“自是书生徒解咏,五诗无复授西宾。”这两句表达了诗人面对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无力感。书生只能通过吟咏来寄托对往昔的怀念,而五诗之说可能暗含对当时社会风气或个人际遇的不满,无法再像古人那样传授知识,体现了时代背景下的知识分子的处境与心境。
整体而言,《雒阳》一诗通过对洛阳历史变迁的描绘,以及对往昔繁华与今日衰败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兴衰、个人命运与时代背景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