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岁暮杂感十首·其一》
《岁暮杂感十首·其一》全文
清 / 曾国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芒鞋镇日踏春还,残腊将更却等闲。

三百六旬同逝水,四平涂里说家山。

缁尘已自沾京雒,羌笛何须怨玉关。

为报南来新雁到,故乡消息在云间。

(0)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曾国藩所作的《岁暮杂感十首》中的第一首,表达了诗人岁末时节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首句“芒鞋镇日踏春还”描绘了诗人穿着草鞋整日奔波,仿佛春天的脚步已经不远,有一种归心似箭的感觉。次句“残腊将更却等闲”暗示着旧年的结束即将来临,诗人对此显得颇为淡然。

“三百六旬同逝水”比喻时光如流水般匆匆流逝,一年三百六十天转瞬即逝。接下来,“四平涂里说家山”表达了对家乡山水的深深眷恋,即使身在异地,心中仍念念不忘家乡的景色。

“缁尘已自沾京雒”中的“缁尘”象征旅途的劳顿和尘世的纷扰,诗人感叹自己在京都洛阳这样的繁华之地也难免沾染尘埃。然而,“羌笛何须怨玉关”借用边塞诗中的意象,表示自己并不因远离家乡而感到哀怨,暗示内心的坚韧和豁达。

最后两句“为报南来新雁到,故乡消息在云间”以大雁南飞寓言思乡之情,期待着远方的新雁能带来故乡的消息,那来自云端的信息仿佛让思乡之情更加遥远而珍贵。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岁末的旅人情怀,以及对故乡深深的思念,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作者介绍
曾国藩

曾国藩
朝代:清   字:伯函   号:涤生   籍贯: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   生辰: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曾国藩出生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
猜你喜欢

送俞士栗归南都·其一

胜游眼界隘寰区,如意声高缺唾壶。

闻道上林花最好,又随春色到皇都。

(0)

南山登高和周太守韵·其三

无奈闲愁万种侵,重阳况在客中临。

至今人爱登高节,自古谁知赏菊心。

齐国江山悲感后,楚王台榭草莱深。

未能免俗聊随俗,也把茱萸上鬓簪。

(0)

辱张侯以长句送归清晖轩小隐勉尔奉酬颇深劝驾

张侯久发空门心,肘后掷去累累金。

自是人间不得意,却来方外寻知音。

常住楞伽山一坞,不远城郭犹尘土。

望见尧峰霄汉间,紫芝黄鹤谁为伍。

同蜡登山屐两双,重开绝壁云中窗。

宰官不现当年相,居士从知旧姓庞。

负米捐金良不惜,剪拂孤松挂孤锡。

巑岏凿构无数椽,丹青薜荔空山寂。

孔雀函前照慧灯,宝云泉水清如冰。

出世住世俱称佛,无发有发同为僧。

支郎室里天花积,虚席淹留谢安石。

远公开社白莲上,醍醐独设陶元亮。

张侯知识非常人,建得功名谁是真。

不如精进山中业,或能一悟超千春。

(0)

定风波·其一潜山驿寄答佟艾生方伯

飏鞭丝、几阵西风,人烟小市吹暝。

古驿延秋,虚堂款客,暂得羁魂定。翠云深,玉沙净。

恰好灊庐秀眉映。幽兴。负松乔旧约,携琴萝径。

素襟漫整。任缁尘、黯澹残痕凝。

向银笺,拂处寒香袖裛,岁晚心期订。

倚清吟,背窗影。缥晕灯摇半花冷。还省。

一声新雁、江南谁听。

(0)

托潘子会致询沈君典

倾盖交情别后真,凭将桐水寄殷勤。

怀中一片沧溟月,欲报宣城郡里人。

(0)

题隐士壁

栖息衡门有道风,落花流径水溶溶。

空山自爱听啼鸟,人世何劳问卧龙。

(0)
诗词分类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诗人
袁桷 邱云霄 梁清标 张侃 林占梅 曹尔堪 周瑛 伍瑞隆 张以宁 汪莘 丁复 许有壬 梁以壮 张洵佳 李洪 李英 乌斯道 卢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