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屏缺处添奇观,修眉远浮孤碧。
天影微茫,烟痕黯淡,不与千峰同色。凭高望极。
向帘幕中间,冷光流入。
料得吟僧,数株松下坐苍石。泉源犹是故迹。
煮茶曾味古,还记游历。
调水符闲,登山屐在,却倚阑干斜日。轻阴易□。
看飘忽风云,晦明朝夕。为我飞来,傍江横峭壁。
翠屏缺处添奇观,修眉远浮孤碧。
天影微茫,烟痕黯淡,不与千峰同色。凭高望极。
向帘幕中间,冷光流入。
料得吟僧,数株松下坐苍石。泉源犹是故迹。
煮茶曾味古,还记游历。
调水符闲,登山屐在,却倚阑干斜日。轻阴易□。
看飘忽风云,晦明朝夕。为我飞来,傍江横峭壁。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在山间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个人情感的寄托。诗人以"翠屏缺处添奇观"开篇,设立了一个既有损缺又自成一体的意象,表现出一种超凡脱俗之美。
接下来的"修眉远浮孤碧"则是对山色的一种描绘,"修眉"形容山峰的婀娜,而"孤碧"更增添了一份清幽冷峻之感。"天影微茫,烟痕黯淡,不与千峰同色"则透露出诗人对自然景物细腻观察的态度,以及对独特风光的欣赏。
"凭高望极"表达了诗人登高远望的心境,而下一句"向帘幕中间,冷光流入"则是从室内外部景色的转换,营造出一种静谧与孤寂共存的氛围。
"料得吟僧,数株松下坐苍石。泉源犹是故迹"中的"吟僧"可能指的是诗人在山中偶遇的一位高僧,而"数株松下坐苍石"则是对那份宁静生活的描绘。"泉源犹是故迹"又一次唤起了对往昔时光的回忆,表达出一种对自然和历史的珍视。
"煮茶曾味古,还记游历"中的"煮茶"不仅是一种生活细节,也象征着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念。而"调水符闲,登山屐在,卻倚阑干斜日。轻阴易□"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适应与融入,以及对于时间流逝的一种感悟。
最后的"看飘忽风云,晦明朝夕。为我飞来,傍江横峭壁"则是对山中风光变化无常的观察,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那"傍江横峭壁"更添了一份壮丽与险峻。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悟,是一篇融情于景、意境宽广的山水田园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