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乙巳题制参萧应父袭芳亭》
《乙巳题制参萧应父袭芳亭》全文
宋 / 李曾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细揽群英入此亭,重开八叶付公门。

无穷真意侵书架,不断清香对酒樽。

由实又花花又实,看孙生子子生孙。

主人不用平泉誓,自有根源六艺存。

(0)
翻译
仔细欣赏群英汇聚在此亭,再次开启八页文献交付公门。
无尽的真实情感渗透书架,永恒的芬芳伴随酒杯共饮。
实与花相映成趣,生生不息,如同子孙繁衍。
主人无需效仿古人平泉之誓,自有六艺经典作为根基。
注释
细揽:仔细欣赏。
群英:众多杰出人物。
此亭:这个亭子。
重开:再次打开。
八叶:多页文献。
公门:公共机构或官府。
无穷:无尽的。
真意:真实的情感。
书架:书柜。
清香:清雅的香气。
酒樽:酒杯。
由实:从实际出发。
又花:又如花朵。
看:观察。
孙生子子生孙:子孙繁衍。
主人:主人。
平泉誓:古人平泉之誓,指追求隐居生活。
根源:根本。
六艺:古代教育的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
存:存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文人雅集的场景。"细揽群英入此亭",表现了主人精心挑选各类佳作,聚集在这个亭中,显示出对文化和学术的尊重与追求。而"重开八叶付公门"则暗示着这不仅是文学的交流,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无穷真意侵书架"展现了诗人对于知识无限的渴望,以及这种渴望如何渗透在书籍之间,充满了对学问的热爱。而"不断清香对酒樽"则描绘了一种文人雅集时的愉悦场景,清香的美酒与诗意的交流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享受精神盛宴的情境。

"由实又花花又实"一句,通过对比鲜花和果实之间的转换,暗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同时也象征着文学创作中真实与美好的结合。紧接着的"看孙生子子生孙"则表达了一种家族文化传承的理念,通过对后代的关注和期望,强调了血脉相承的重要性。

最后两句"主人不用平泉誓,自有根源六艺存",则是对主人的赞誉。"主人不用平泉誓"意味着主人不需要借助于外在的誓言来证明自己的学问和品行,而"自有根源六艺存"则指出主人自身就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扎实的学术功底,这些都是他内心修养的一部分。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一个文人雅集的美好场景,更通过对文学、学问、传承等主题的探讨,表现出了一种深厚的文化自信和精神追求。

作者介绍
李曾伯

李曾伯
朝代:宋   字:长孺   号:可斋   籍贯:要亦戛戛异   生辰:1198年-1268年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猜你喜欢

游惠山

恍入山阴道,松花落翠微。

溪凉清漱石,云影淡生衣。

此地堪招隐,何人肯息机。

诸姑相结伴,游乐竟忘归。

(0)

宿绣溪,梦中有作,觉来止记“饲雏双燕去还来”之句,次早至璞石,即景足成

淹煞春光兴易灰,眼前有景共徘徊。

榴花浥露当茶灶,蒲叶翻风到酒杯。

傍母群凫离复合,饲雏双燕去还来。

祗怜此璞应怀玉,力士何年为一开。

(0)

谒杜工部祠

名句推唐代,荒凉俎豆新。

三间空屋宇,千古一诗人。

下马悲陈迹,登堂悟宿因。

吟魂今在否,我亦乱离身。

(0)

晓行

月落鸡声乱,灯昏客梦回。

马衔金勒去,雁过玉关来。

燕市渐离慨,江南庾信哀。

鲸波何日静,拭目上龙堆。

(0)

常关门

青苔满萝径,白云护双扉。

非关习性懒,地偏人迹稀。

春风翠帘捲,惟有燕来归。

(0)

林邦贤山水图

流水平沙江路遥,抱琴聊尔一相招。

知君故是清狂客,春韭香时每见邀。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诗人
韩维 张昱 方岳 王鏊 庄昶 文同 陈著 楼钥 司马光 吕本中 释印肃 谢榛 马钰 曹勋 陈曾寿 孙蕡 吴芾 岳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