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湘潭道间农家·其二》
《湘潭道间农家·其二》全文
宋 / 李曾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竹外流泉绕屋鸣,田头有水不忧晴。

春来岂问芳菲事,只办犁锄要早耕。

(0)
翻译
竹林外的山泉潺潺流过屋边,田头有水不用担心天晴。
春天来临,哪里还管花开花落的事情,只想着尽早拿起犁锄开始耕耘。
注释
竹:竹林。
流泉:流动的泉水。
绕屋:环绕着房屋。
鸣:发出声音。
田头:田地的一端或边缘。
有水:存在水源。
不忧晴:不必担心天气晴朗。
春来:春天来临。
岂问:哪里会关心。
芳菲:花草繁盛。
事:事情。
只办:只打算。
犁锄:农具,犁和锄头。
要早耕:需要尽早开始耕作。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风光图。开篇即以“竹外流泉绕屋鸣”设置了和谐自然之境,溪水在竹林之间潺潺流过,环绕着农家住宅,发出悦耳的声音,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紧接着,“田头有水不忧晴”进一步深化了这份安逸。这里“田头有水”意味着雨水的滋润,使得农作物生长无忧,即使晴天也不用担心旱情,显示出诗人对丰收的期待和信心。

诗歌后半段,“春来岂问芳菲事,只办犁锄要早耕”则转向劳动之境。春季到来,万物复苏,自然界充满生机,诗人并未多作描绘,而是直接表达了务农的紧迫感和积极准备的态度。“只办犁锄要早耕”显示出对土地劳作的热情与紧迫感。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农业活动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美好憧憬,以及农民对于来年丰收的期待与努力。

作者介绍
李曾伯

李曾伯
朝代:宋   字:长孺   号:可斋   籍贯:要亦戛戛异   生辰:1198年-1268年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猜你喜欢

世寿堂为周佥宪作

一人辟区夏,万方归寿域。

于时有天民,寿百十有六。

陛见来安车,温纶锡优复。

郡宴首宾席,异数表乡俗。

馀庆流孙曾,耄耋相嗣续。

五福惟寿先,寿固人所欲。

众情罔不同,君家胡乃独。

天道本生生,而亦因材笃。

世德厚栽培,膏泽剩涵育。

高堂揭华匾,明言常在目。

于今有闻孙,况乃富天禄。

仁风载播扬,宪度慎明肃。

崇基更加培,永以延后福。

(0)

伊江杂诗·其六

有鸟能知气,飞从两地分。

冬来同白雪,春至似乌云。

星月还栖树,风霜自乐群。

防边依圣世,真不愧鸦军。

(0)

题四皓

一夜仙风吹紫芝,道人同是出山时。

从今莫道安刘事,主圣臣贤正作期。

(0)

题姚氏园亭·其二

画栏草碧与花香,隔断烦声日许长。

如此风光藏老大,平泉空爱睫前庄。

(0)

杨大正陶园用天游韵·其三

骥隙光阴秪自劳,貂裘曾改木绵袍。

癖深泉石百方少,懒过山林一著高。

异景每凭天作幄,激流偏与石争篙。

亦知桑枣成阴地,别有人间不姓陶。

(0)

乌鲁木齐杂诗之游览·其五

摇曳兰桡唱采莲,春风明月放灯天。

秦人只识连钱马,谁教歌儿荡画船。

(0)
诗词分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诗人
朱子奢 戴永植 辨才 黄定 刘时中 王韫秀 张鸣善 杨恽 崔益铉 傅伯成 刘清之 冯桂芬 唐文治 佛图澄 曹叔远 陈东甫 郑絪 陈去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