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出太平门,褰帷太平堤。
不知身上下,苍山时高低。
右鉴渺平湖,左玦汇清溪。
残绿稽芰荷,小白散凫鹥。
是时秋始暮,风物繁以凄。迤逦贯索垣,愀然念圜?。
冥冥天就寒,冉冉日沈西。
首领且不顾,焉问母与妻。
比屋苟可封,咎繇亦易齐。
辰出太平门,褰帷太平堤。
不知身上下,苍山时高低。
右鉴渺平湖,左玦汇清溪。
残绿稽芰荷,小白散凫鹥。
是时秋始暮,风物繁以凄。迤逦贯索垣,愀然念圜?。
冥冥天就寒,冉冉日沈西。
首领且不顾,焉问母与妻。
比屋苟可封,咎繇亦易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太平门出发,沿太平堤前行的所见所感。首句“辰出太平门,褰帷太平堤”描绘了清晨出发的场景,诗人走出太平门,拉开窗帘,准备开始他的旅程。接下来的“不知身上下,苍山时高低”则表现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观察,他不知道自己是在山上还是在山谷中,只见苍山时而高耸,时而低矮。
“右鉴渺平湖,左玦汇清溪”描述了诗人沿途所见的自然风光,右边是广阔的湖泊,左边汇聚着清澈的小溪。接着“残绿稽芰荷,小白散凫鹥”则进一步描绘了秋季的景象,残存的绿色与荷花相映成趣,小白鸭在水中悠闲地游弋。
“是时秋始暮,风物繁以凄”点明了季节和氛围,此时正值深秋,万物凋零,景色显得格外凄凉。诗人沿着蜿蜒的道路前行,“迤逦贯索垣,愀然念圜?”,内心充满了忧郁和思考,似乎在回忆或思考某些事情。
“冥冥天就寒,冉冉日沈西”描绘了天色渐暗,寒气逼人,太阳缓缓西沉的景象。最后,“首领且不顾,焉问母与妻。比屋苟可封,咎繇亦易齐”,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利益的淡漠,即使面临生死,也不顾及家庭,只求能够生存下去,这样的态度或许反映了当时社会环境下的一种无奈和现实。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视角和内心世界,同时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的一些风貌。
濑水何泱泱,携篚向水旁。
低头事漂洗,不惜湿罗裳。
晨出未暮归,老母在高堂。
三十不愿适,焉知绣鸳鸯。
道逢困丈夫,行乞良可伤。
一饭妇女仁,况有残壶浆。
终焉感礼义,出词何慨慷。
贞洁恐无知,清流见肝肠。
悲哉伍子胥,百金何足偿。
惟有鸱夷心,可与增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