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膝人何在,空□藓上文。
年年松子落,夜夜鸟声闻。
枫桕飞红雨,梧桐锁白云。
教猿当谷口,独酌对山君。
抱膝人何在,空□藓上文。
年年松子落,夜夜鸟声闻。
枫桕飞红雨,梧桐锁白云。
教猿当谷口,独酌对山君。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宁静与和谐之美。
首句“抱膝人何在”,以一个孤独的背影引出,仿佛在询问,那个曾经在此地深思冥想的人如今何处?接着,“空□藓上文”一句,巧妙地留白,让人想象在青苔斑驳的石面上,或许曾镌刻着什么,但如今已成过往,只有青苔默默见证着时间的流逝。
“年年松子落,夜夜鸟声闻”两句,将季节的更迭与自然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松子的掉落是时间的痕迹,夜晚的鸟鸣则是生命的律动,两者共同构成了自然界生生不息的乐章。
“枫桕飞红雨,梧桐锁白云”则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景象。枫叶如火,飘落如雨,梧桐树顶,白云缭绕,色彩与形态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既热烈又清幽的氛围。
最后,“教猿当谷口,独酌对山君”两句,以猿猴的活动作为收尾,仿佛在山谷中独自饮酒的诗人,与山为伴,与自然对话,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孤独、静谧心境的深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充满了哲理意味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