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船三板过南亭,蚕女提笼两岸经。
曲罢残阳人不见,阴阴桑柘石门青。
轻船三板过南亭,蚕女提笼两岸经。
曲罢残阳人不见,阴阴桑柘石门青。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宁静画面。"轻船三板过南亭",写的是小船轻盈地划过南亭,船身由三块木板组成,显示出当地舟行的轻巧与水上生活的灵动。"蚕女提笼两岸经",则聚焦于蚕女的形象,她们提着装满蚕茧的竹笼,穿梭在两岸绿意盎然的桑柘林中,展现出农事的繁忙和乡村的生机。
"曲罢残阳人不见",随着夕阳西下,悠扬的乐曲声渐渐消散,诗人注意到演奏者已经离去,只剩余晖洒落水面,渲染出一种淡淡的寂寥感。"阴阴桑柘石门青",最后一句以景结情,描绘了桑柘树丛掩映下的石门显得更加青翠,静谧而深邃,给人留下回味无穷的空间。
整体来看,朱彝尊的这首《鸳鸯湖棹歌》(其七十七)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江南水乡的恬淡生活图景,富有诗意和生活气息。
轻飙习习起青蘋,宿雾全开霁色新。
高阁晴曦射疏牖,虚堂润气彻华茵。
垫馀巾角曾冲雨,晦尽琴徽旋拂尘。
楚泽潦收湖水白,归舟遥忆洞庭人。
阿兄作云巢,阿弟作月窗。
乾坤清气只云月,一家两手并取将。
作巢不用木,只架云为屋。
作窗不用棂,只掇月为庭。
兜罗绵上住兄子,银色界中著吾弟。
阿兄云向笔下生,阿弟月向诗中明。
弟兄云月两清绝,云月何曾有分别。
不知云月入胸中,为复胸中有云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