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何处所,此地即仙家。
林密藏春霭,楼虚纳晚霞。
轻风三径竹,微月一庭花。
晏坐尘心远,寒塘独听蛙。
桃源何处所,此地即仙家。
林密藏春霭,楼虚纳晚霞。
轻风三径竹,微月一庭花。
晏坐尘心远,寒塘独听蛙。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超凡脱俗的桃源景象。诗人以“桃源何处所,此地即仙家”开篇,将读者引入一个仿佛远离尘世的仙境之中。接下来的“林密藏春霭,楼虚纳晚霞”,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树木茂密、云雾缭绕的山林与空旷楼台映衬着晚霞的壮丽景色,营造出一种既神秘又和谐的氛围。
“轻风三径竹,微月一庭花”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幽与雅致。轻柔的风吹过竹林,月光洒在庭院中的花朵上,这样的画面充满了诗意和宁静之美。最后,“晏坐尘心远,寒塘独听蛙”表达了诗人在此地静坐,远离尘嚣的心境,以及对周围自然之美的深切感受。寒塘边独自聆听青蛙的鸣叫,更添了几分悠然自得的情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宁静的美好愿望,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与追求。
结客城东楼,明月初出海。
渐如水精盘,天宇无寸霭。
清光如何买,厥价珠百琲。
中秋一夕过,已觉人意改。
冰轮纵迟迟,此夜复谁待。
老蟾益自张,吐辉增十倍。
把酒共月语,世态何足罪。
自有昭昭晖,千古万古在。
三年廷尉评,别事忽除丞。
步武通规近,生涯薄俸增。
翰林终必复,雅道已难能。
不预闻新命,那期念旧朋。
马鞍烦远御,爵刺改前称。
礼旷徒惭汗,情高倍服膺。
弹冠开慰喜,耸袂羡轩腾。
驰贺冰泥滑,宾阶愧后登。
当年秘宝已无形,独有层峰似旧青。
不许俗人留辙迹,却应神物护岩扃。
山腰猿啸孤烟暝,洞口龙归暴雨腥。
今日一来探绝赏,始知全胜考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