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迢迢,草白露,寒衣未曾絮。
碧杵白玉床,桂花新水香,长廊曳屟踏月光。
莎鸡出户萤入房,金井梧桐生夜凉。
凉风起,声转促,绣阁琼窗灭红烛。
凄凄玉关情,秋来乱心曲。乱心曲,其奈何?
银河咫尺愁风波,何况桑乾道路多。
夜迢迢,草白露,寒衣未曾絮。
碧杵白玉床,桂花新水香,长廊曳屟踏月光。
莎鸡出户萤入房,金井梧桐生夜凉。
凉风起,声转促,绣阁琼窗灭红烛。
凄凄玉关情,秋来乱心曲。乱心曲,其奈何?
银河咫尺愁风波,何况桑乾道路多。
这首明代蔡羽的《捣衣篇》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的闺中思妇图。诗人以细腻的笔触,通过“夜迢迢,草白露”开篇,展现出夜晚的寂静与寒冷,女子还未为远方的亲人准备寒衣,暗示了她对亲人的思念和担忧。
接下来,“碧杵白玉床,桂花新水香”描绘了捣衣的场景,碧绿的捣衣杵映衬着洁白的床铺,桂花的清香与捣衣的水声交织,营造出一种清冷而温馨的氛围。长廊上,女子轻步踏月,萤火虫飞入室内,金井梧桐更添秋意,这些细节都烘托出女子独自守夜的孤寂。
“凉风起,声转促”暗示季节变换,女子的心情也随之紧张起来。绣阁中的红烛被吹灭,象征着她的内心世界逐渐陷入更深的哀愁。"凄凄玉关情,秋来乱心曲"直接表达了她对边关亲人的深深忧虑,以及由此引发的纷乱思绪。
最后两句“银河咫尺愁风波,何况桑乾道路多”,运用银河和桑乾河的意象,进一步强化了距离遥远和路途艰难的感觉,表达了女子对团聚遥不可及的无奈和忧虑。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展现了古代闺中女子的离愁别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