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门秋到总堪悲,荷折蒲荒不整齐。
但喜风前无立豹,亦知砌下有蹲鸱。
吾徒老矣成何事,生理茫然更久稽。
清净无风天雨已,山前山后且扶藜。
衡门秋到总堪悲,荷折蒲荒不整齐。
但喜风前无立豹,亦知砌下有蹲鸱。
吾徒老矣成何事,生理茫然更久稽。
清净无风天雨已,山前山后且扶藜。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秋日的萧索与淡远之美。开篇"衡门秋到总堪悲,荷折蒲荒不整齐",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易逝、事物无常的感慨。这里的“衡门”可能指的是某个地方的边界,而“堪悲”则表明这一切都带给诗人一种悲凉的情绪。接着,“但喜风前无立豹,亦知砌下有蹲鸱”,诗人在感慨之余,转而欣赏到风景中的几分安详,没有猛兽的威胁,也知道在墙脚下可能藏匿着小鸟,这里的“蹲鸱”指的是静坐的鸟儿,增添了一份生机与和谐。
中间两句"吾徒老矣成何事,生理茫然更久稽",诗人自问自己年岁已高,却未能有所作为,对于生命意义的探索显得更加迷茫和渺远。这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无力感,也透露出时代与社会的大背景。
最后两句"清净无风天雨已,山前山后且扶藜",在秋日的宁静中,诗人似乎找到了心灵的一种平静。在没有风暴的天气里,雨水已经洗净了一切,而诗人则在山前山后耐心地去扶持那些柔弱的植物——“藜”是一种需要细心照料的小草。这里流露出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切关怀,以及面对生活中的艰难时刻,仍能保持一份温柔与坚守。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时间与自然的深刻感悟。
九山苍苍海之阳,山青海碧生凤凰。
陆家兄弟双儿郎,碧落万里同翱翔。
鹰鹯啄人多害伤,华亭夜鹤声凄凉,君胡不游归故乡。
君不见张留侯,三世相韩报韩仇。
归来自伴赤松子,一生出处何优游。
西风飒飒莼鲈秋,为君一醉商声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