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郑公绩赴试金陵·其七》
《送郑公绩赴试金陵·其七》全文
宋 / 朱翌   形式: 古风

我瓶无储粟,世累如缀缨。

读书寡见功,一饱不可营。

鳞差四百指,习惯啼饥声。

天岂私贫我,客气略已平。

安能事计然,且复师渊明。

傥有故人问,但如诗所称。

(0)
翻译
我的瓶中没有存粮,世间的忧虑如同系在脖子上的细绳。
读书少有实际功效,即使填饱肚子也不是轻易能做到的。
手指如鱼鳞般密集,习惯了饥饿的哭声。
上天难道会偏爱我这样的穷人吗?心中的不快已经稍微平息。
怎能只依赖计谋过活,还是向陶渊明学习他的淡泊。
如果有老朋友询问,就如诗中所说,坦诚以对。
注释
我:自己。
瓶:容器。
储粟:存粮。
世累:世间的忧虑。
缀缨:系在脖子上的细绳。
读书:阅读。
寡见功:少有实效。
鳞差:形容密集。
四百指:比喻众多的手指。
啼饥声:饥饿的哭声。
天岂私贫我:上天不会偏爱贫穷的我。
客气:内心的不快。
事计然:依赖计谋。
师渊明:学习陶渊明的风格。
傥:倘若。
故人:老朋友。
但如:只是像。
诗所称:诗中所说的。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在贫困中努力读书、备考的艰辛情景。"我瓶无储粟,世累如缀缨"表明家中贫穷,没有存粮,只是世代相传的负担。"读书寡见功,一饱不可营"则反映了诗人虽然努力学习,但收获甚微,甚至连一顿饭都难以为继。"鳞差四百指,习惯啼饥声"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常年饥饿的痛苦,以至于手指变得粗糙,而对饥饿的声音也已习以为常。

在这样的困境中,诗人不禁感叹"天岂私贫我,客气略已平",似乎命运对自己有所偏私,让他遭受如此的困苦,但他仍保持着一份平和的心态。最后两句"安能事计然,且复师渊明"表达了诗人即便在逆境中,也要继续追求学问,不忘初心。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衬,展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意志,以及对知识的渴望。同时,它也透露了一种无奈的情感,仿佛是在向远方的故人传达自己的处境,只能以诗为寄托。

作者介绍
朱翌

朱翌
朝代:宋   号:潜山居士   籍贯:省事老   生辰:1097—1167

朱翌(1097—1167)字新仲,号潜山居士、省事老人。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卜居四明鄞县(今属浙江)。政和八年,同上舍出身。
猜你喜欢

朱新仲舍人灊山诗集其子軧叔止见惠且有诗和以谢之

灊山诗伯锦裁篇,玉树郎君手为编。

美似洛花争晓靓,清如江月赴秋圆。

力追杜老今谁拟,亲得陵阳夜半传。

再拜一吟三太息,青灯细雨伴凄然。

(0)

回望黄巢矶之险心悸久之

夜云到晓不教收,初日微明又却休。

雨为岸花新洗面,水撩江草只摇头。

千篙百棹力都竭,十里九矶船正愁。

若到峡中应更险,却思峡外是安流。

(0)

未至安乐坊隔林望见霜铿岭两峰特奇

天知老子厌凡山,别放潜瑰伏宝看。

一行横林遮岭脚,两峰如笋出云端。

举头瞥见还惊遁,到骨清奇特地寒。

彼此相遭有缘法,悔将嗔喜触巑岏。

(0)

见王宣子侍郎二首·其二

老去浑多难,愁来敢怨天。

生遭文字误,更结簿书缘。

苦忆悬间榻,难回雪后船。

三年才一见,百岁几三年。

(0)

又和六首·其四

约斋诗客坐诗林,派入江西彻底深。

缝雾裁云梭织锦,明堂清庙玉摐金。

已呼毛颖哦齑臼,更约姮娥聘槁砧。

细咏新来木犀句,一灯明灭夜沉沉。

(0)

檃括东坡观棋诗引并四言诗二首·其一

老坡独往到庐山,白鹤观中俱昼眠。

只有棋声人不见,寂然流水古松间。

(0)
诗词分类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诗人
沈曾植 项鸿祚 石介 陈允平 马祖常 袁凯 汤显祖 卢照邻 赵构 于石 李群玉 刘挚 段克己 张纲 陈孚 戴叔伦 宋之问 曹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