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叶散玉英,近远光如撒。
六龙未可悬,二气胡相轧。
回首望熙阳,所遇无停辖。
谁飞叔季澜,尽从鸿荒滑。
安得补天人,五色空中刷。
稍回霜露严,遂转乾坤杀。
秋叶散玉英,近远光如撒。
六龙未可悬,二气胡相轧。
回首望熙阳,所遇无停辖。
谁飞叔季澜,尽从鸿荒滑。
安得补天人,五色空中刷。
稍回霜露严,遂转乾坤杀。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郭之奇创作的《释愁五章》中的第四章,以秋叶起兴,抒发了对世事无常、人生愁苦的感慨。
首句“秋叶散玉英,近远光如撒”,描绘了秋天落叶纷飞的景象,如同散落的玉珠,光线在远处和近处闪烁,营造出一种既美丽又略带凄凉的氛围。接着,“六龙未可悬,二气胡相轧”两句,运用神话传说中的六龙日行和阴阳二气相交的概念,表达了时间流逝、自然规律不可违抗的主题。这里“六龙”象征着太阳运行,而“二气”则代表了自然界中对立统一的阴阳两极,暗示着生命的循环与变化。
“回首望熙阳,所遇无停辖”进一步深化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回头望向温暖的阳光,但发现生活中的一切都在不断变化,没有一刻可以停留。接下来,“谁飞叔季澜,尽从鸿荒滑”则通过历史的变迁和宇宙的起源(鸿荒),表达了对人类文明发展和宇宙奥秘的深思,暗示了人生的渺小与宇宙的广阔。
最后,“安得补天人,五色空中刷”一句,借用古代神话中女娲补天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于能够改变现状、重绘美好生活的渴望。同时,“稍回霜露严,遂转乾坤杀”则预示着季节的更迭,霜露的降临预示着严冬的到来,象征着生命的衰败与终结。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宇宙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彭蠡将天合,姑苏在日边。
宁亲候海色,欲动孝廉船。
窈窕晴江转,参差远岫连。
相思无昼夜,东泣似长川。
远远长沙去,怜君利一官。
风帆彭蠡疾,云水洞庭宽。
木客提蔬束,江乌接饭丸。
莫言卑湿地,未必乏新欢。
蘋藻生南涧,蕙兰秀中林。
嘉名有所在,芳气无幽深。
楚子初逞志,樊妃尝献箴。
能令更择士,非直罢从禽。
旧国皆湮灭,先王亦莫寻。
唯传贤媛陇,犹结后人心。
牢落山川意,萧疏松柏阴。
破墙时直上,荒径或斜侵。
惠问终不绝,风流独至今。
千春思窈窕,黄鸟复哀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