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再游洞神宫怀邵羽人有感》
《再游洞神宫怀邵羽人有感》全文
唐 / 李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重向烟萝省旧游,因寻遗迹想浮丘。

峰头鹤去三清远,坛畔月明千古秋。

泉落小池清复咽,云从高峤起还收。

自惭未得冲虚术,白发无情渐满头。

(0)
注释
烟萝:形容山林雾气缭绕。
遗迹:过去留下的痕迹或遗址。
浮丘: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峰头:山峰顶部。
坛畔:道坛旁边。
咽:低沉、断断续续。
高峤:高山峻岭。
冲虚术:道教中指修炼达到空灵无为的境界。
白发:指年老的头发。
翻译
再次来到烟雾缭绕的山林,探访往昔的足迹,追忆浮丘仙人。
山顶的鹤已飞远,只留下三个清冷的山峰;月光照亮古老的道坛,千年如斯寂静。
泉水落入小池,发出清脆又低沉的声音;云朵从高山升起,又缓缓消散。
我自感惭愧,未能掌握那超脱世俗的法术;岁月无情,白发渐渐爬满了头。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中的《再游洞神宫怀邵羽人有感》。从诗的内容来看,诗人再次游历到洞神宫这个地方,心中充满了对过去旧游的回忆和对古人邵羽的怀念。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变化和哲学思考。

首句“重向烟萝省旧游”表明诗人再次回到曾经游历过的地方,心中充满了回忆。“因寻遗迹想浮丘”则透露出诗人对过去的追思和向往。

“峰头鹤去三清远,坛畔月明千古秋。”这里的“峰头鹤去”象征着仙境和超脱尘世,而“三清远”则是道教中的三个高级天界,意味着非常遥远和纯洁。紧接着“坛畔月明千古秋”则是在描绘一个在古老的祭坛旁边,明月照耀下的宁静夜晚。

“泉落小池清复咽,云从高峤起还收。”水声潺潺,小池中的水清澈见底,这是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描写。“云从高峤起还收”则是在形容云的流动和变化,以及诗人心境的波动。

最后,“自惭未得冲虚术,白发无情渐满头。”诗人表达了自己的遗憾,即没有达到超脱尘世的仙术,只能感叹时光易逝,头发变白,无情的岁月在脸上留下痕迹。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示了诗人的怀旧之情和对道法修炼、长生不老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面对生命无常时的感慨。

作者介绍

李中
朝代:唐   字:有中   籍贯:江西九江

五代南唐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920-974年在世。字有中,江西九江人。仕南唐为淦阳宰。有《碧云集》三卷,今编诗四卷。《郡斋读书志》卷四著录《李中诗》二卷。另《唐才子传校笺》卷十有其简介。《全唐诗》编为四卷。人毕生有志于诗,成痴成魔,勤奋写作,自谓“诗魔”,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佳作。与诗人沈彬、孟宾于、左偃、刘钧、韩熙载、张泊、徐铉友好往来,多有唱酬之作。他还与僧人道侣关系密切,尤其是与庐山东林寺僧人谈诗论句。与庐山道人听琴下棋。反映了当时崇尚佛道的社会风气。 
猜你喜欢

经玉遮山

夜宿光福里,晨行玉遮山。

玉遮何深秀,冈岫相回环。

古来贤达人,累累冢其间。

碑文半磨灭,松柏多摧攀。

子孙不复来,存亡非所关。

感此成独立,临风涕潺湲。

(0)

自题半影·其二

早以儒冠对紫宸,三朝遭际忝臣邻。

深恩未报身先老,为语儿曹合致身。

(0)

过内丘

迎驾心忙驿路修,双旌聊为一箪留。

帝丘往来粗能忆,忙里无从问内丘。

(0)

次顺德

山势遥连泽潞长,楼台高壮压龙冈。

冈头定有寒泉伏,改井随宜也不妨。

(0)

用前韵奉寄寿官伯父·其一

翩翩飞鹭满西雍,老鹤相依只涧松。

高岸乌纱摩醉眼,救时勋业付姚崇。

(0)

借得公馆养疴

拟借禅林暂托居,偶临公馆更清虚。

门前尽日无车马,一味薰风养病躯。

(0)
诗词分类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诗人
陈方恪 李雯 许炯 金兆燕 李符 耿湋 释善珍 陈岩 陆震 瞿士雅 李延兴 石孝友 多隆阿 王吉昌 周麟之 释崇岳 周馨桂 朱晞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