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借禅林暂托居,偶临公馆更清虚。
门前尽日无车马,一味薰风养病躯。
拟借禅林暂托居,偶临公馆更清虚。
门前尽日无车马,一味薰风养病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借住公馆,远离尘嚣,静心养病的生活场景。首句“拟借禅林暂托居”,表达了诗人寻求宁静之所的愿望,仿佛在寻找一个心灵的栖息地,与禅林的清净相呼应。次句“偶临公馆更清虚”,点明了实际借住的地点,同时强调了环境的清幽与空灵,暗示了诗人对这种环境的喜爱和适应。
接着,“门前尽日无车马”一句,通过描绘公馆门前的宁静景象,进一步强化了环境的清静与脱俗,让人感受到远离世俗喧嚣后的内心平静。最后,“一味薰风养病躯”则直接揭示了诗人在此处的目的——借以自然之气调养身体,体现了对自然力量的信任与依赖,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健康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借住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渴望远离尘世纷扰、寻求心灵与身体双重疗愈的心境,充满了对宁静、自然与健康的向往之情。
峨峨万仞冈,磊磊千寻石。
泠泠百丈泉,幽幽隐士宅。
隐士夫如何,逃名而晦迹。
岂乏英雄姿,矢志在松柏。
空谷多秋风,须眉一夜白。
有酒不盈樽,有几不盈尺。
念无天下士,中怀常愤迫。
孤虹贯长天,如或见衷赤。
予自远方来,邂逅快所获。
相将出白云,相对谈今昔。
今昔事既殊,怆然起痛惜。
东山未为大,西山宁为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