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依韵和宋中道观八月二十八日车驾朝谒景灵宫》
《依韵和宋中道观八月二十八日车驾朝谒景灵宫》全文
宋 / 梅尧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都人夹望禁槐傍,阊阖初开旭日光。

彫玉翠鞍牵騕袅,盘龙朱辇烂文章。

焚香閟殿开严帐,汲水寒沟洒广庄。

一见天颜万人喜,却回宫禁乐声长。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ùnsòngzhōngdàoguānyuèèrshíchējiàcháojǐnglínggōng
sòng / méiyáochén

西rénláiwàngjìnhuáibàngchāngchūkāiguāng

diāocuìānqiānyǎoniǎopánlóngzhūniǎnlànwénzhāng

fénxiāng殿diànkāiyánzhàngshuǐhángōu广guǎngzhuāng

jiàntiānyánwànrénquèhuígōngjìnshēngcháng

注释
都人:市民。
夹望:簇拥。
禁槐傍:宫门外的槐树旁。
阊阖:宫门。
初开:刚刚开启。
旭日光:朝阳的光芒。
彫玉翠鞍:装饰华丽的翡翠马鞍。
牵騕袅:牵引着骏马。
盘龙朱辇:盘龙的红色车驾。
烂文章:镶嵌着繁复的花纹。
焚香閟殿:殿内焚烧香料。
开严帐:拉开厚重的帷帐。
汲水寒沟:从沟渠中汲取清凉的水。
洒广庄:洒遍广阔的庭院。
天颜:皇上的面容。
万人喜:满心欢喜。
宫禁:宫廷。
乐声长:音乐久久回荡。
翻译
市民们簇拥在宫门外的槐树旁,宫门刚刚开启,朝阳的光芒洒落。
装饰华丽的翡翠马鞍牵引着骏马,盘龙的红色车驾上镶嵌着繁复的花纹。
殿内焚烧香料,厚重的帷帐拉开,清凉的井水从沟渠中汲取,洒遍广阔的庭院。
人们一见到皇上的面容,满心欢喜,离开时宫廷中的音乐久久回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宋代都城中皇帝出行的盛况。首句“都人夹望禁槐傍”,写出了京城百姓簇拥在宫墙外,目光聚焦在皇帝出行必经的槐树道上,显示出民众对皇家的敬畏和期待。次句“阊阖初开旭日光”则描绘了朝阳照耀下的皇宫大门开启,气氛庄重而热烈。

“彫玉翠鞍牵騕袅,盘龙朱辇烂文章”两句,通过描绘装饰华丽的马匹和朱红色的龙辇,展现了皇家出行的华贵与威严。接着,“焚香閟殿开严帐,汲水寒沟洒广庄”两句,通过细节描写宫殿的神圣氛围和洒水净地的仪式,烘托出朝拜的神圣感。

最后一句“一见天颜万人喜,却回宫禁乐声长”,表达了民众见到皇帝的喜悦之情,以及皇帝返回宫中后,宫廷中传来的悠扬乐声,象征着庆典的延续和国家的安宁。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皇帝朝拜的宏大场面,既体现了皇家的威仪,也流露出民间对太平盛世的向往。梅尧臣作为北宋诗人,此诗展现了其对宫廷生活的独特观察和对社会风俗的精准刻画。

作者介绍
梅尧臣

梅尧臣
朝代:宋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1002~1060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猜你喜欢

凤凰陂

长陂寂寞断鸱鸦,浩浩春风马鬣斜。

待得春霖添水满,只应从此却还家。

(0)

题溪口广慈寺

云外轩窗切斗牛,翛然三伏亦生秋。

青山屈曲无重数,俱束溪光款款流。

(0)

晓雪

昏昏惨惨窗映月,索索飒飒风吹叶。

青童开门忽惊笑,昨夜庭心一寸雪。

东方日出雪渐融,檐花滴滴皆春风。

山村布被正酣卧,愁杀门前卖炭翁。

(0)

后园野池诗

欲和沧浪孺子歌,东风吹皱縠纹波。

幽禽哺子樱桃少,浮草一苗蝌蚪多。

天与一官□□拙,春馀几日喜晴和。

少须幸有宽闲地,□□茅亭俯芰荷。

(0)

寄浙漕王子文野以思君令人老五字为韵得诗五首·其三

原明有申公,公休继文正。

后来诸名家,有子多不令。

堂堂先太史,孤峭立万仞。

身不为从官,美谥君所命。

子文为之子,壮岁名已盛。

荣华付倘来,节义传心印。

波流石不移,火炽玉宁尽。

向来笺天疏,每读必起敬。

相期辉国史,何止续家乘。

(0)

次李改卿韵

丽句费敲推,清吟出竞病。

日长简编丛,春老蓬蒿径。

志士苦忧时,高人思缮性。

山房读道书,晚花红艳静。

(0)
诗词分类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诗人
孙绰 顾景星 丘为 阴铿 高蟾 韩亿 鱼玄机 魏收 孟昶 刘辩 黄爵滋 何基 王诜 张旭 曾布 黎士弘 刘仁本 陈洪绶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