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明教禅师五种不坏赞·其一》
《明教禅师五种不坏赞·其一》全文
宋 / 释居简   形式: 四言诗

顶骨峣然,隐若伏犀。于烈火中,凄其廪而。

古铁铮铮,烬馀不热。击石拊石,迭中音节。

舍利团缀,素魄囧如。湛湛凝露,累累贯珠。

岂无他人,欲见其顶。月行太空,蛙沉坎井。

(0)
鉴赏

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意象,描绘了明教禅师五种不坏之物的特质,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展现了禅宗思想中的深刻哲理。

首先,“顶骨峣然,隐若伏犀”,以“顶骨”比喻禅师的智慧与坚定,形象地描绘出其超凡脱俗的境界,如同隐藏在地下的犀牛角一般,虽不显眼却蕴含着强大的力量。“于烈火中,凄其廪而”,则以烈火象征生活的磨砺与考验,禅师在其中坚韧不拔,如同谷仓中的粮食,虽经烈火焚烧,仍能保持其本质不变。

接着,“古铁铮铮,烬馀不热”,以“古铁”象征禅师的智慧与修为,即使经过长时间的磨砺,依然锋利无比,且在经历考验后,内心依旧平静如初,不为外物所动。“击石拊石,迭中音节”,则以击石之声比喻禅师在修行过程中,不断自我反省与调整,最终达到内心的和谐与平衡。

“舍利团缀,素魄囧如”,以“舍利”象征禅师的功德与成就,如同满月般明亮,照亮众生的心灵。“湛湛凝露,累累贯珠”,以“凝露”和“贯珠”比喻禅师的慈悲与智慧,如同清澈的露珠与串连的珍珠,既纯净又珍贵,展现出禅师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关怀。

最后,“岂无他人,欲见其顶”,表达了禅师的智慧与修为并非独有,而是普遍存在于世间,只是人们未能发现或理解。“月行太空,蛙沉坎井”,以月亮在天空自由自在地行走,与青蛙被困在井底形成鲜明对比,寓意着禅师的智慧与境界超越了世俗的束缚,而普通人则受限于自己的认知与环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明教禅师五种不坏之物的描绘,不仅展现了禅宗思想中的深刻哲理,也表达了对禅师智慧与修为的赞美与敬仰。

作者介绍

释居简
朝代:宋

释居简(一一六四~一二四六),字敬叟,号北涧,潼川(今四川三台)人。俗姓龙(《补续高僧传》卷二四作王)。依邑之广福院圆澄得度,参别峰涂毒于径山,谒育王佛照德光,走江西访诸祖遗迹。历住台之般若报恩。后居杭之飞来峰北涧十年。起应霅之铁佛、西余,常之显庆、碧云,苏之慧日,湖之道场,诏迁净慈,晚居天台。理宗淳祐六年卒,年八十三,僧腊六十二。
猜你喜欢

泛南湖十首·其二

水殿穿湖入,风阑过雨凭。

微微夕阳外,时见出林僧。

(0)

哭天瑞·其一

六尺长身一瘦筇,天涯随处寄行踪。

牛冈旧卧留双穴,龙脉新分定几峰。

茆舍敢来天子问,布衣还许上公封。

独怜叔亮千年冢,漠漠青莎鸟迹重。

(0)

舟次宝应闻转官太仆之报述怀

远传新命下江皋,窃喜閒官领骑曹。

宸辇未由随日驭,客舟先免溯风涛。

山围四塞城池古,月出千峰紫翠高。

期效昔贤安吏隐,醉翁亭上读离骚。

(0)

奉送松溪崔司空考功北上

司空风节重南都,一片清冰在玉壶。

天日同怜照肝胆,雪霜谁遣上头颅。

身随鹭侣朝双阙,梦逐鸱夷到五湖。

闻说有书先乞老,不知当宁肯从无。

(0)

别后有怀石峰

忆昨相逢赋梦鱼,古槐凉月小堂虚。

通家更许诸郎见,得句先教子弟书。

却计此行千里外,定知重会几年馀。

同官我亦司文教,事事深惭迥不如。

(0)

对月感怀

惆怅东篱下,西风酒一壶。

物随秋渐老,人与月同孤。

幻梦疑蕉鹿,尘踪笑网蛛。

寒蛩不解意,唧唧向青芜。

(0)
诗词分类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诗人
仲长统 胡煦 叶李 郑常 陈翥 沈荃 苏小小 杜淹 仇靖 彭端淑 李陵 杨嗣复 宋教仁 富嘉谟 吴西逸 周容 庄忌 茅坤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