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和沧浪孺子歌,东风吹皱縠纹波。
幽禽哺子樱桃少,浮草一苗蝌蚪多。
天与一官□□拙,春馀几日喜晴和。
少须幸有宽闲地,□□茅亭俯芰荷。
欲和沧浪孺子歌,东风吹皱縠纹波。
幽禽哺子樱桃少,浮草一苗蝌蚪多。
天与一官□□拙,春馀几日喜晴和。
少须幸有宽闲地,□□茅亭俯芰荷。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诗人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满足。
“欲和沧浪孺子歌,东风吹皱縠纹波。” 这两句通过描述诗人想要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境,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这里的“沧浪”指的是河流的波涛声响,“孺子”则是对水中生物的亲昵称呼,而东风吹皱的縠纹波,则形象地描绘出春天水面上的轻微波动。
“幽禽哺子樱桃少,浮草一苗蝌蚪多。” 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自然界中生机勃勃的一面。尽管幽深的林间鸟儿的孩子(指的是小鸟)和樱桃都不是特别多,但水中的浮草却孕育着许多蝌蚪(即幼小的蛙类动物),表现了大自然的繁衍力。
“天与一官□□拙,春馀几日喜晴和。” 这里,“天与一官”可能是指某种天赐的恩惠或安排,而“春馀几日喜晴和”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春光的享受与喜悦。
“少须幸有宽闲地,□□茅亭俯芰荷。” 最后两句则描绘了一种理想中的生活状态。诗人希望能拥有一个安逸的地方,在茅草覆盖的小亭里俯视着生长在水边的芰荷(一种水生植物),表达了对简单、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展现了一个平和安逸的田园诗意境。
呼江云来前。问仙人素鹤,归去何年。
又是山城斜照,绿波晴川。沧海梦,摇空烟。
忆旧游、高歌凭阑。
看戟走沙明,舟吞叶小,翻尽古时天。
登楼赋,临皋篇。尽吹残铁笛,凄吊芽弦。
照彻江山如此,月明婵娟。樵载酒,渔忘筌。
数来去、何人能闲。祗年少周郎,功名竞传。谈笑间。
认萧寥、盦中佛火,梅边人共花老。
评量铁史先生传,一幅溪山画稿。天亦恼。
尽元气雕劖,八体穷妍妙。秦搜汉讨。
怪顽石能言,梅花有约,两两点头笑。
阑干外,压断盈盈翠筱。冰魂一鹤孤傲。
鸳鸯湖水春前长,双桨有人摇到。臣所好。
但刻画能为,白发供吟啸。陈黄邓赵撝。
漫割就云腴,排成篆势,遗派浙东巧。
酒阑人并,把银筝微弄。却说歌喉夜来痛。
又恹恹裹帕,扶病经旬,全不好、亏得纸鸢相送。
枇杷门巷悄,来是空言,去又匆匆两如梦。
鸳牒促相携,那日秋娘,还更比、冬郎情重。
仅占了、潇湘十分愁,略不似寻常,燕娇莺宠。
乍卸了、征帆海色。杨柳青青,天津桥北。
潮隐丁沽,租船人语柁楼月。
春魂十里,都晕入,脂帘侧。
呼酒向秦楼,漫相话、少年京国。消息。
算功名未老,尚想楼航戈戟。
车轮碾梦,又唤醒、鸡声凉白。
倚青天、初过琅邪,又黑水、翻来碣石。
且细语骡铃,自数去程来驿。
对柳边楼,楼前路,画出天涯愁色。
青衫都湿遍,剩江湖十载,凤乱漂泊。
扣槛鸳凉,窥菱燕瘦,今夕旅魂销得。
艳才应未减,只吟边减了,鬓丝青缬。
怕剪却湘蓠,夜寒波悄,暝篷如墨。曲阑干几折。
怅回首、已似天边隔。
待记取、帘波似海,中有冤禽,可能销、人间恨魄。
认小眉清瘦,有客里、初三蛾月。况同是、身如叶。
湘波一剪,不够两鸥浮拍。烟愁共君暗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