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脩门道,谁传桂子来。
好将真积力,为作太平媒。
大易机缄露,中庸气脉回。
须知经济学,元不堕秦灰。
万里脩门道,谁传桂子来。
好将真积力,为作太平媒。
大易机缄露,中庸气脉回。
须知经济学,元不堕秦灰。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崔与之所作的《送魏秘书赴召(其一)》。诗中表达了对魏秘书出仕的期许和对治国理念的寄托。"万里脩门道"描绘了道路漫长,象征着魏秘书此行的重要性和艰巨性;"谁传桂子来"暗指人才的选拔和传播,以桂花比喻贤良之士。"好将真积力,为作太平媒"鼓励魏秘书凭借真实才学和积累的力量,为国家的繁荣稳定贡献力量,成为和平的推动者。"大易机缄露,中庸气脉回"引用《易经》和儒家中庸之道的理念,希望他行事稳健,顺应时势。最后两句"须知经济学,元不堕秦灰"强调经济治理的重要性,提醒魏秘书在变革中保持传统的智慧,不因过度革新而失去根基。整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体现了诗人对人才的赞赏和对治国方略的思考。
消渴茂陵客,甘凉庐阜泉。
泻从千仞石,寄逐九江船。
竹匮新茶出,铜铛活火煎。
育花浮晚菊,沸沫响秋蝉。
啜忆吴僧共,倾宜越碗圆。
气清宁怕睡,骨健欲成仙。
吏役寻无暇,诗情得有缘。
深疑尝沆瀣,犹欠听潺湲。
迢递康王谷,尘埃陆羽篇。
何当结茅屋,长在水帘前。
朝登硖石巅,霁色浮高宇。
长冈抱回龙,怪石骇奔虎。
古刹凌层云,中天立鳌柱。
万室涌鱼鳞,晴光动江浒。
曲径入藤萝,行行见危堵。
寺僧闻客来,袈裟候庭庑。
登堂识遗像,画绘衣冠古。
乃知顾况宅,今为梵王土。
书台空有名,湮埋化烟莽。
葛井虽依然,日暮饮牛羖。
长松非旧枝,子规啼正苦。
古人岂不足,身后窅难睹。
悲风振林薄,落木惊秋雨。
人生一无成,寂寞知何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