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魏秘书赴召·其一》
《送魏秘书赴召·其一》全文
宋 / 崔与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万里脩门道,谁传桂子来。

好将真积力,为作太平媒。

大易机缄露,中庸气脉回。

须知经济学,元不堕秦灰。

(0)
翻译
广阔的路程上,谁将桂花的香气传递而来。
应以真诚和积累的力量,作为社会安定的媒介。
深藏的大道理如同易经所示,中庸之道充满生机循环。
必须明白,经济学问的核心,并非源自秦朝的衰败灰烬。
注释
万里:形容路途遥远。
脩门:修长的道路。
桂子:桂花,象征高雅和美好。
真积力:真诚的积累和努力。
太平媒:社会安定的桥梁或使者。
大易:指《易经》,古代的重要哲学著作。
机缄:深奥的道理或秘密。
中庸:儒家思想,强调适度和平衡。
经济学:研究财富、资源分配的学问。
元:根本,本来。
秦灰:秦朝的灭亡,比喻过去的衰落。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崔与之所作的《送魏秘书赴召(其一)》。诗中表达了对魏秘书出仕的期许和对治国理念的寄托。"万里脩门道"描绘了道路漫长,象征着魏秘书此行的重要性和艰巨性;"谁传桂子来"暗指人才的选拔和传播,以桂花比喻贤良之士。"好将真积力,为作太平媒"鼓励魏秘书凭借真实才学和积累的力量,为国家的繁荣稳定贡献力量,成为和平的推动者。"大易机缄露,中庸气脉回"引用《易经》和儒家中庸之道的理念,希望他行事稳健,顺应时势。最后两句"须知经济学,元不堕秦灰"强调经济治理的重要性,提醒魏秘书在变革中保持传统的智慧,不因过度革新而失去根基。整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体现了诗人对人才的赞赏和对治国方略的思考。

作者介绍
崔与之

崔与之
朝代:宋   字:正子   号:菊坡   籍贯:故《宋史》载其广州   生辰:1158~1239

崔与之(1158~1239)南宋名臣。字正子,一字正之,号菊坡,谥清献,原籍宁都白鹿营 (今江西省宁都县黄石镇营底村),幼年随父移居广东增城,故《宋史》载其广州人,《中国人名大辞典》载其增城(中新坑背崔屋村)人。绍熙四年(1193)进士。授浔州司法参军,调淮西提刑司检法官,特授广西提点刑狱。嘉定中,权发遣扬州事、主管淮东安抚司公事,知成都府兼本路安抚使。端平元年(1234),授广东经略安抚使兼知广州。二年,除参知政事。三年,拜右承相兼枢密使。嘉熙三年以观文殿大学士奉祠。著有《崔清献公集》。 
猜你喜欢

回波乐·其六十一

断诸恶,细细詃贪嗔。若使如罗汉,即自绝嚣尘。

将刀且割无明暗,复用利剑断亲姻。

究竟涅盘非是远,寻思寂灭即为邻。

只是众生不牵致,所以沉沦罪业深。

努力努力遵三宝,何愁何虑不全身。

(0)

谢庐山僧寄谷帘水

消渴茂陵客,甘凉庐阜泉。

泻从千仞石,寄逐九江船。

竹匮新茶出,铜铛活火煎。

育花浮晚菊,沸沫响秋蝉。

啜忆吴僧共,倾宜越碗圆。

气清宁怕睡,骨健欲成仙。

吏役寻无暇,诗情得有缘。

深疑尝沆瀣,犹欠听潺湲。

迢递康王谷,尘埃陆羽篇。

何当结茅屋,长在水帘前。

(0)

陪湖州田府倅采茶行春

联骑东风踏早霞,尧山雨过梵王家。

老僧下榻延佳客,童子开轩埽落花。

竹外披云寻嫩笋,茶边和露摘新芽。

高情重惜春多好,争出佳篇咏物华。

(0)

登硖石山

朝登硖石巅,霁色浮高宇。

长冈抱回龙,怪石骇奔虎。

古刹凌层云,中天立鳌柱。

万室涌鱼鳞,晴光动江浒。

曲径入藤萝,行行见危堵。

寺僧闻客来,袈裟候庭庑。

登堂识遗像,画绘衣冠古。

乃知顾况宅,今为梵王土。

书台空有名,湮埋化烟莽。

葛井虽依然,日暮饮牛羖。

长松非旧枝,子规啼正苦。

古人岂不足,身后窅难睹。

悲风振林薄,落木惊秋雨。

人生一无成,寂寞知何许。

(0)

秋晚舟过荻港

幽兴殊未已,杨帆趁夕曛。

茅檐多傍水,野寺半栖云。

雁去沙还静,矶横浪自分。

何缘渔父笛,袅袅逐人闻。

(0)

怀友

日落寒烟暝,林疏暮鸟稀。

空怜芳草歇,不见故人归。

既拙千时策,多因与愿违。

春耕田尚在,歧路莫依依。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诗人
程恩泽 刘希夷 曹寅 范云 邓廷桢 宋应星 岳飞 张泌 左思 毕沅 刘大櫆 陈继儒 张英 鲜于枢 张岱 元绛 李华 孙逖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