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登硖石巅,霁色浮高宇。
长冈抱回龙,怪石骇奔虎。
古刹凌层云,中天立鳌柱。
万室涌鱼鳞,晴光动江浒。
曲径入藤萝,行行见危堵。
寺僧闻客来,袈裟候庭庑。
登堂识遗像,画绘衣冠古。
乃知顾况宅,今为梵王土。
书台空有名,湮埋化烟莽。
葛井虽依然,日暮饮牛羖。
长松非旧枝,子规啼正苦。
古人岂不足,身后窅难睹。
悲风振林薄,落木惊秋雨。
人生一无成,寂寞知何许。
朝登硖石巅,霁色浮高宇。
长冈抱回龙,怪石骇奔虎。
古刹凌层云,中天立鳌柱。
万室涌鱼鳞,晴光动江浒。
曲径入藤萝,行行见危堵。
寺僧闻客来,袈裟候庭庑。
登堂识遗像,画绘衣冠古。
乃知顾况宅,今为梵王土。
书台空有名,湮埋化烟莽。
葛井虽依然,日暮饮牛羖。
长松非旧枝,子规啼正苦。
古人岂不足,身后窅难睹。
悲风振林薄,落木惊秋雨。
人生一无成,寂寞知何许。
这首明代诗人贝翱的《登硖石山》,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登临硖石山的壮丽景色和深沉的感慨。
首先,诗人以“朝登硖石巅,霁色浮高宇”开篇,描绘了清晨登顶时,阳光初照,山色如洗的壮丽景象。接着,“长冈抱回龙,怪石骇奔虎”,通过山势的蜿蜒和奇石的险峻,展现了山的雄伟与险峻。随后,“古刹凌层云,中天立鳌柱”,描绘了古老的寺庙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如同海中的巨鳌,增添了神秘与庄严的气息。接下来,“万室涌鱼鳞,晴光动江浒”,以鱼鳞般的屋舍和江边的光影,展现了山下村落的繁荣与自然风光的和谐。
诗人进一步深入山中,通过“曲径入藤萝,行行见危堵”描绘了山路的曲折与藤蔓的缠绕,以及沿途的险峻景致。接着,“寺僧闻客来,袈裟候庭庑”,展现了僧侣的热情与山寺的宁静。在“登堂识遗像,画绘衣冠古”中,诗人通过古寺中的画像,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传承。
最后,诗人以“乃知顾况宅,今为梵王土”表达了对古代文人顾况故居今已变为佛寺的感慨。通过“书台空有名,湮埋化烟莽”感叹历史遗迹的消逝与遗忘。诗人还提到了“葛井虽依然,日暮饮牛羖”,以葛井的依旧存在,反衬出时间的流逝与世事的变迁。在“长松非旧枝,子规啼正苦”中,通过长松与子规鸟的哀鸣,表达了对时光易逝、人事沧桑的深深感慨。
整首诗以壮丽的自然景观为背景,融入了对历史遗迹的追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岸头击鼓人聚蚁,吉日挽船下江水。
新船龙行气势雄,头抢入水尾插空。
篙师跪拜祝船圣,牲纸前陈启神听。
沿江灵庙八十四,闻请齐来共欢庆。
五湖四海道路通,蛟蛇不逢无恶风。
大石低头小石卧,吕梁滟滪轻轻过。
吴粳蜀麻淮海鹾,大商满载黄金多。
年年早归谢神福,酒浇船头赛羊肉。
风壤三州接,江湖一水过。
虹消沧海雨,日落洞庭波。
羌笛《梅花引》,吴歈《子夜歌》。
从军古云乐,吾意竟如何。
青天无人代天语,一星西落银云渚。
嫦娥戏弄青瑶波,倾向人间金叵罗。
龙孙醉吸海为酒,日月双飞织锦梭。
仙鬼千年王母宴,谪来醉卧金銮殿。
玉环腮上桃花小,玉尖香腻龙涎砚。
靴尘暖扑貂珰儿,踏破青天捉月飞,一声叫断扶桑鸡。
海枯化作蓬莱雪,梦里长庚大如月。